最近阳光高考网公示了今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录取考生名单,与之前的入选数据相比,我们发现最终录取人数大减,尤其是以清北为代表的顶尖名校这一特点更加突出。
而之所以最终会被淘汰大概率是因为在取得降分录取条件后高考分数没有达到相应的优惠录取分值或者选择了其他去向放弃了录取。今天我们就来看下梯方君整理制作的相关数据。
注:以下所有数据根据阳光高考网公示的考生名单手工统计,可能存在误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实际为准,同时欢迎指正。
先看下今年自招最终的录取数据(以下所有图片点击可放大):

再对比一下之前公示的入选数据:

我们发现:相比自招入选总数,最终录取总数缩水了将近一半,而名校淘汰率则更高。这主要是因为今年自招政策收紧,名校降分录取优惠相比往年趋严,导致部分考生高考裸考成绩未达到要求,另外一些通过自招的考生最终选择了综评或者其他高校。
梯方君推测,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顶尖大学自招录取考生数量相比入选缩水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高考分数没有达到要求,而其他重点大学最终录取考生减少则更多地是因为考生选择了其他去向。
2019清北自招上海各高中入选与录取对比



今年清华自招上海最终录取5人,北大最终录取14人。而去年上海考生通过自招进入清华的为8人,进入北大的为15人,而清华大学的自招上海考生入选人数今年更是断崖式下跌。
从入选降分优惠录取条件来看,今年清华大学仅10人取得入选资格,降分至自招线上的仅为7人,另三人取得线上90分优惠录取条件。
但最终只有5名学生将至自招线的学生被录取,另两名获得自招线优惠的学生没有被录取,梯方君猜测高考分数大概率达到自招线,有可能主动放弃选择出国。
北大自招获得降分至自招线优惠的一共有13人,最终全部录取。另外获得自招线上90分优惠录取条件的有4人,只有上海中学的1人最终通过自招被录取。而取得自招线上100分优惠录取条件的有12人,最终无一人通过自招被录取。
从高中学校角度来看,不难发现,能够取得清北自招入选资格或被录取的考生多来自沪上顶尖高中。除四校外,今年七宝、上实、向明也有学生入选北大自招,不过能够取得自招线上优惠的仅有上中、华二和复附,四校在顶尖竞赛牛娃的培养上仍然更具优势,尤其是上中和华二。
其中华师大二附中作为竞赛强校,是今年通过自招进入清北人数最多的,共10人通过自招进入清北,其中7人被北大自招录取,3人被清华自招录取,且均为降分至自招线的考生。
上海中学紧跟其后,8共8人通过自招清北,其中北大自招录取6人,清华自招录取2人。
其他大学的入选和录取数据对比我们也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整理如下,大家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对于一些非顶尖名校,如果考生高考发挥不错有更好的选择时,也可能会放弃自招录取机会选择其他高校,这也是自招最终录取人数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招收紧,名校降分趋严
年初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要求高校“严格控制招生规模。高校要在上一年录取人数基础上适度压缩招生名额”。现在看来自招收紧已是大势所趋。对于非顶尖学生来说,自招被录取的机会大大减小。
今年清华和北大优惠录取降至自招线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不少学生只取得了降分至自招线上90分或100分的优惠。而今年自主招生控制分数线为503分,也就意味着考生高考还要考取至少593分或603分的成绩才能被最终录取,难度依然不小。
自招难度大,考生更倾向本地高校和综评
去年上海共计有来自58所高中的165名考生最终通过自招被19所高校录取,通过自招录取的考生主要来自以下10所高中,这10所高中约占据了去年自招录取总人数的一半。

而今年共计有来自42所高中的125名考生通过自招最终被19所高校录取(可能统计有误,仅供参考),通过自招录取人数最多的前十高中同样约占据了总人数的一半。

再来看一下今年和去年19所高校主要是哪些学校:


我们发现19所高校中,本地重点大学和清华、北大录取人数最多,其他外地高校一般自招只录取了1名上海考生。不过这并不是因为给到上海的名额少,而是因为大部分考生在自招报名环节依然更倾向于选择本地高校。
而自招录取人数少还有一个原因是自招难度大,不少上海考生更倾向于参加综评招生录取,而北大、清华属于综合评价类招生的则有全国博雅和领军计划,并针对上海考生有上海博雅和上海领军计划。对于冲刺清北的学生来说,博雅和领军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尤其是上海博雅和领军计划。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2019年北大、清华自招和综合评价各省入选及录取人数的最新汇总吧。
(部分数据不完整,仅供参考,请以实际为准,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