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大家晚上好,我是七月值日班班Vincy,下面跟各位老铁分享下我学英语的曲折历程,希望你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可持久
参加社群后发现很多工作的人开始学英语,这些人大多基础不太好又特别上进,花了很大力气效果却不理想,看着让人捉急。有些人学英语不怕花精力,但坚持一段时间没什么进步就放弃,过段时间懊悔了又重新开始学,在迷茫中捡起又放弃,放弃又捡起,如此反复。就像永远在烧一壶半开的水,每次烧到60多度就停止加热,所以这壶水总也烧不开。
当然,还有部分人就像当初的我尽管方法不得当依然死磕,收效甚微。既然有学习的毅力,希望我的经历能让这些人少走一些弯路,更不要走着走着就放弃了。关于学英语我有很多自己的故事,花过不少精力,跌过不少坑。现在英语依然不好,但可以较顺利地处理老外的邮件,偶尔接到老外的电话也能勉强应付,每天收到和发出的邮件80%是英文的。但三年前的我不会说,不会写,听不懂,只能看懂一些简单的英文邮件。
我的经历只对那些一直对英语懵懵懂懂的人适用,英语基础好的人可能很不屑,但他们也不懂我们这些英语没开窍的人的痛处。
二.读书时期英语从未开窍
读书的时候,英语一直是我最头疼的一门课,及格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考试都会因为英语跟别人拉大差距。大二勉强过了四级,大三下学期以超出两分险过六级,我一直认为是运气好。能过级真的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整个大学期间每天早上一小时,晚上两小时学英语,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换来的。不仅低效对英语还是一团浆糊,选择题靠蒙,作文靠背,自己写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时态语态全部裸奔,好不容易憋出一个句子里面好几个动词打架,及物动词不及物动听着耳熟却搞不清到底有什么用,更不用说独立主格结构,非谓语动词了。音标不会,全凭感觉乱读其实别人根本听不懂,就是到现在还有深深的后遗症。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从来没开窍,一直到大学毕业都处于这种浆糊状态。
英语从没学通,毕业后工作6年完全不用,那懵懵懂懂的一点英语也混都忘了。孩子出生后对我的改变很大,想要从各方面树立榜样。由于在外企工作看着同事用英语跟老外打交道特别羡慕,拿着六级证书的我听不懂也不敢开口,惭愧得无地自容。
2015年4月份开始学习英语,看的是BEC中级教程,目标是2016年11月份考中级,这本别人一周就能看完的教材我花了半年。由于实在学不进去捡起又放下,断断续续的到了2016年6月,那时的我对英语绝望与不甘并存。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某一天偶然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李季老师讲他从英语小白到高翻的故事,里面有十几篇文章分享了基础的语法知识,篇篇说到了我的痛点,这十几篇文章带着我穿过迷雾,从此跟英语结下不解之缘。
三.拨开云雾见月明
公众号:外刊时文双语精析,里面的大话英文系列打开了我学习英语的大门,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这个公众号有一年多没更新了,但我一直舍不得删,每次回看时颇多感慨。
从2015年4月开始学英语到现在三年多,实际开窍是2016年6月,但这两年的学习效果远超过去十余年。那些还在学英语路上纠结迷茫的老铁们不要泄气喔,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假以时日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一说到学英语很大一部分人直接与记单词划等号。记单词有用吗?当然有用!只要是在持续学习就有用,但用处相当有限,尤其是将所有重心放在记单词上,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学英语算是个失败率超高的全民运动,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人简单地将学英语等同于记单词,而将语法扔到一边,好像单词记得多英语自然而然就好。方向不对!语法不好单词记得多用处非常局限,不会用记住的单词造句也是白搭。学了十几年英语,有多少人掉进了这个坑没爬出来?很多人在读文章时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单词似曾相识就是想不起来是什嘛意思。其实你记住的是消积词汇,要将消积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离不开刻意使用,使用就离不开遣词造句。
四.别把语法不当回事
写作就得搭建句子结构,然后就涉及到各种语法点,如果没有语法基础好不容易憋出的句子将不忍直视,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很多学英语苦不堪言到不亦乐乎的人都是从学语法开始改变。
我以前也不注重语法,坚信凭着所谓的语感就能学好英语,这条规则我信奉了十几年,它让我走了十几年的弯路,大学四年的重心就是学英语,但我想说这真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整个学生时代,我对语法一窍不通,连最基本的句子结构,主谓宾都搞不清楚,艰难地憋出一个句子往往好几个动词打架,一直似懂非懂的浆糊状态。虽然从没吝啬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我一直在重复做错误的事情,花大力气做错的事情,句子看着似曾相识,选择全靠蒙,大学毕业后英语仍是团乱麻,这直接导致我毕业后好多年对英语完全死心。
转折出现在偶然看到李季写的几篇语法文章,才发现语法原来可以这么有意思,从此柳暗花明。随后阅读这一系列语法文章,它带我穿过迷雾。通过这三年的践行、学习和取得的进步使我对语法的观念完全反转。以前有多笃定语法不重要,现在就有多坚信语法的重要性。学习语法是投入最低收效最高的方式。任何一本说语书只要看懂了都会对英语有非常大的提升,但对基础不好的人来说一本简单易懂的语法书更能增加学习的兴趣,强烈推荐张满胜的《英语语法新思维》系列,这套书有初级,中级,高级三本。很多语法书晦涩难懂,全靠死记硬背,容易打击学习的自信。张满胜的这套语法书更注重理解语法点,目前我只看完初级和中级,但理清了很多之前含糊不清的语法规则,根据2017年年底的复盘与计划,英语语法的学习我将贯穿2018年全年。
五.强化听力
很多人反馈英语听不懂,其实是投入的时间不够,如果每天投入两小时听听力,持续半年就能养成每天听英语的习惯,一天不听就像少点什么。读书时虽然从不学语法,不听听力,但我一直很喜欢看经济学人的文章。大约是因为当年考研阅读大多摘自经济学人,很喜欢它的深度和犀利的观点。
2015年开始学习英语就关注了很多经济学人公众号,有音频,解析和翻译,目前关注的公众号有一半是英语的,每天随手点开几篇听听,非常方便。之所以能养成听听力的习惯是因为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很多人听不懂是因为听力的时长不够,如果能持续180天每天听两小时以上就会养成每天听的习惯。当时对这种说法半信半疑,但我坚持了一年多时间每天听三个多小时,刚开始超级痛苦,对照着原文听不仅听不懂还跟不上节拍,后来慢慢地能听懂只言片语,某一天突然就能听懂很大一部分,可能渡过了听力的那个拐点。现在每天无论时间长短基本每天都会听,不听就感觉少点什么。我主要听经济学人,TED和BBC,最喜欢经济学人和TED,还有半年时间听过《飘》的音频。
记得刚开始听《飘》时我是看着文档听的,共72章,我每天花半小时听一章,听着听着就不知道放到那里了,真的是在听天书。跟不上就多听几次,半年后随便放一段我都能听出是那个情节。
听听力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纠正错误的发音。由于我一直没有学过音标,之前每次读英语完全凭自己的感觉乱读一气。
刚开始听听力的时候好多地方怎么都听不懂,后来看原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单词都认识,但听的时候就是听不出来,因为跟自己平时的发音不一样,所以根本听不懂。经过长期训练,后来基本的单词都能够听出来,听不出来的时候就会去核对,然后改正,现在的发音仍然很不标准,但基本老外基本能听懂。之前的发音跑调了太厉害,别人是听不懂哒。
我使用的是费劲但进步缓慢的方式。第一:刚开始听时难度就很大,是一种效率低下的方法,最好是按i+1的方式去学习的,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点难度。第二:全是泛听,基本没做过精听,所以进步很慢,最好是精听和泛听结合。那时每天都会大量时间听听力,上下班路上用耳机听,做家务时用手机外放,每天听听力的时间保持在三个小时以上。但是我一直没有做精听,试过几次精听根本坚持不下来,人很难对自已下狠心。听了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一篇文章从完全跟听天书似的到偶尔能听懂一些句子和单词,但对整个文章的意思还是无法捕捉到。现在每天花30 到60分钟做一分钟左右的听写,然后读三遍。目前练习了一个半月虽然很花时间但效果很好,现在听力又有了一些提升。
六. 工作需要,建议考BEC
如果是职场中的人学习英语,考BEC是最好的选择,中级适合大部分人,初级太简单没必要考,高级难度太大,建议过了中级再挑战,毕竟报名费也不便宜哈。之所以建议考BEC是因为学到的东西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最大程度地聚焦,比盲目的去学要有效得多。
然后是练习,如果工作中有机会使用英语是最快捷的学习方式。即便用的很少,只要有人给你发英文就尽量用英文回复。刚开始可能觉得特别痛苦,写出来有很多病句,反复斟酌还是犹豫着不敢发。但是经过反复琢磨,硬着头皮写几次就会好得多。
学习英语是个持久的过程,找对方法和持续的练习必定能有很大的提高,然后让你的人生多一条选择。正是因为英语的支撑让我实现了换行和待遇的大幅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