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7世纪,我作为一个理科生从小又一直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当面对流派繁多的西方哲学时往往不知所从。但是,我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试图梳理出一条线索,谈一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一、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
大致上可以按照时间推进,把西方哲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
公元前7-6世纪,在希腊的爱琴海附近的城邦,一些智力超群的人,开始了对世界本源的研究。之后,从苏格拉底开始,把哲学思考拉回到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和研究。
古代哲学的三贤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还有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其中,以柏拉图为代表。后人评价:西方二千多年的哲学甚至可以说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
柏拉图认为:现实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他提出一个永恒的、不变的、非物质的“理念”,从而创建了一个试图解决自然和宇宙本质是什么的统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哲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创新。特别是进入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中世纪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它的作用是为宗教信仰作理性的解释。
欧洲十五、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虽然是发端于艺术领域,艺术家们率先冲破宗教禁锢。但随着科技的大发展:哥白尼日心说,牛顿力学,显微镜的发现,人们通过对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观察,在科技的引领下,西方近代哲学伴随着人类的自我意识而觉醒。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的彼岸世界返回到了尘世,从而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人自身,开始追求知识,渴望个人自由。
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一阶段,研究中心是人和自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
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末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方面,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
从十八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西方近代哲学进入第三阶段,主要代表有康德、黑格尔。
康德之前的哲学,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康德带来的革命是:不是事物影响人,而是人影响事物。
黑格尔则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发展路径:人类的认识由认识自然界,逐渐向认识自己和认识意识自身发展,最后达到绝对理念的完全自我认识,整个世界便又回归到了绝对理念自身。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哲学、宗教和上帝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我不能置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其实我觉得可以对比学习一下亚当斯密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从小到大一直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些观点已经习以为常地渗入我们的意识。以至于我在阅读柏拉图、康德的著作和观点时,需要尽量放空自己的固有意识。
说到这一点,或许我们应该回归哲学的本质。其他专门学科研究的都是特定门类的知识,是所谓形而下的学问,解决的都是有特定指向的专一问题。而哲学是思辨的学问,是所谓形而上的科学,哲学考虑和回答的问题是关于整个宇宙、人自身、人的精神意志,还有它们相互关系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如果试图对哲学这一超越专门学科的、形而上之学有深入的理解,就不必把自身的出发点设置为一定是物质的,或一定是精神的。尝试着以开放的思维去开始,也许更能对哲学要解决的问题能有更深入、更广的理解。其实撇开唯物、唯心之争,哲学在认识世界、人对自身的认知、社会道德规范、善和美等诸多方面有很多知识和方法论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
最后,想说一下关于哲学、宗教和上帝。其实作为一门去探求事物、人和神的本质的学问,哲学在它一诞生就与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
早期哲学基本上是认可上帝的存在的,只是在世界是主动还是被动由上帝创造,世界是善还是恶,在这些问题上存有争议。哲学也正是在这些争议中前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关于上帝的认识依然有三种观点:一是坚持认为上帝存在。二是唯物论的否定上帝的存在。三是既然不能证明上帝存在,也不能证明上帝不存在,因此还是选择倾向于上帝的存在。
其实,个人觉得西方主流思维是第三种观点。因为有上帝默默的存在,人们的灵魂和信仰才有归宿,也因此,道德和社会秩序才得以一以贯之的秉承和维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