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一部反映种族歧视的喜剧影片,通过演员的精彩演技,把剧情演绎的淋漓尽致,当观众的一阵阵笑声结束后,却也发人深思……影片是以主人翁钢琴家雪利博士与司机托尼一路演出遭到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为线索,告诉我们"人光靠天分是不够的,改变人们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时通过剧情的推进,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问你自己为自己做了什么?一系列矛盾过后,最终雪利博士选择了“尊言永远占据上峰",离开了因为肤色而不让就餐的演出剧场,在某种意义这或许是一种斗争的胜利。

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雪利博士的笑容。由于肤色的原因,或许他的笑容让我们记忆更深。雪利博士是一位被受歧视的黑人钢琴艺术家,但长期受种族,肤色歧视,在他的内心是煎熬的;为了他所谓的事业,而选择对妻子放手,仅有的兄弟也不联系,没有家庭的温暖,同时他的内心又是孤独的,所以影片在刻画博士时,总是一副面无表情、孤傲、彬彬有礼而又严肃的样子,偶尔的几次微笑,却也显得那么的不自然,特别是在白人区的每一次演出,更是一种"强颜欢笑",但当自己放下心中的"魔咒",真正走进平民酒吧"橘鸟"去演出时,也许是最快乐的一次,这或许是发自内心的愉悦,也许是博士最开心幸福的时刻。
影片的另一个主人翁,看似不起眼的司机托尼,相信会是人们欣赏的角色,因为他很真实——为生活而努力!影片中他的出场充满了"英雄"色彩,而现实中的托尼却不得不因为50元而吃掉26个三明治,不得不为了生活选择离家8周,即使在所谓的老板面前却又显得那么的随意——开车吃汉堡,喝饮料;充分体现"胡说艺术家"的本领,"西装革履"却为了一点钱,趴在地上和人"叫板",在"做什么事情都尽力,每顿饭都当最后一顿吃"的理念下,他或许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吃货",但在处理矛盾冲突时却又显得那么的"男人",为一架"施坦威"钢琴和人动手,"酒吧为博士解围","警察局救老板","大雨天袭警","为一顿饭寸步不让……"却又显得那么的有担当,对待家人却又是那么的尽心尽力,即使是在自己不擅长写信的情况下,也是信守诺言,这也许就是托尼让人喜欢的原因。
"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是的,当雪利博士放下架子,在车上吃从来不吃的炸鸡,而说好吃;当看到托尼写给老婆流水帐的信而去帮忙;当在大雪天感受到托尼极困无法开车和家人团聚而选择自己开车;平安夜让佣人回家团聚;最后自己选择去托尼家,这一切的一切看似和人物的出场极不相符,但当人真正迈出了第一步,或许一切皆有可能,原本孤僻的博士,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同样的人却有不一样的人生,自古皆如此,转便观念改变自己,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