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写作变成每天的任务,压力感慢慢地滋生,想要放弃的念头时不时会冒出来。我看得清楚,那就用文字让计划更加清晰,让自己更加坚定。
我为什么要写?
我写什么?
我的写作计划?
回答清楚这三个问题,也就清晰了。
1、我为什么要写?
我喜欢写作,去年也参加了三个写作训练营,学到很多方法理论,但是那些只是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能力。才能让自己的文字具有力量,拥有情感,成为愿意分享的东西。
我要通过每天的写作练习,锻炼自己的写作肌肉,用文字记录,用文字思考,让时间有迹可循。我现在采取的语音转文字方式,可以让输入更迅速,但是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让写作习惯形成。我需要持续行动。
我知道自己可以写得很好,而且也会越写越好。三年后,我将拥有自己的书,我不知道能否实现,但是我愿意不遗余力把它变成现实。
2、我写什么?
我写读书笔记。我喜欢阅读,也经常阅读,但没有养成形成笔记的习惯,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感悟。读书的乐趣,在于思考的过程——和作者思维交流的过程,在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或者启发、或者修正、或者大喝一声“就是这样!”。读书的乐趣在于想象的空间,在于激起的探索欲望,而这一切如果运用文字记录下来,将是自己宝贵的财富。
读书笔记不要纠结于写得好不好,也不用纠结到底用哪种模式,先写,在写的过程中优化调整。
我写育儿文章。学了很多育儿的知识,看了很多书籍文章,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有非常多的体验和感悟,把这些记录下来,分享出去,让看到的人有一些感触,有一些收获,有一些借鉴。
而且输出会促进输入,为了更好的输出,就会更加关注日常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及时的记录下来那些瞬间。为了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就会更广泛地查阅资料,主动搜集信息,积极思考,甚至找人交流,这个过程也会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让内在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我写小故事。我喜欢看故事,我也想自己写故事。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故事是人类最原始、流传最久的交流。一个小小的故事,却可以涵盖很多很多。
现在大多数文章,都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都好像只为了说服别人,可是生活是多彩的,每个人都不相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我想要写一些简单的温暖的故事,让读得人轻松一笑,或者心里有一点温暖的感觉,爱的感觉。我想通过故事,向世界传达一点善意,一点温暖。
3、写作计划
写作时间:9—11点
育儿文章写作过程1:定主题标题(根据知识体系框架把值得写的200个主题全部写一遍,日常注意积累灵感到备忘录)——网络、书籍、大脑中搜集同类素材(搜索是一个需要养成的习惯,借鉴过程是探讨也是思想碰撞,拓展自己看问题的视角,丰富案例)——列大纲导图(列出写作结构和框架,让写作过程清晰,方向明确)——语音输出初稿(不加限制,把头脑中思考的全部卸载)——修改完稿(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放下评判心,尽力让表达清晰就好。先完成再完美,持续行动)。
故事写作过程2:允许自己自由书写,纯粹享受文字流淌的愉悦。可以是语音转化方式,可以是键盘输入方式,可以是纸笔书写方式,无论哪一种,只是要自己的思绪流淌,让故事自然产生。可以和儿子一切玩创造故事游戏,他总是有很多很有趣的想法。可以模仿优秀故事,学会讲故事的技巧。同样的故事,讲的方式不同,效果截然不同。
读书笔记写作过程3:按照已有的两种读书笔记模板填充,先有积累再修正优化。一次不要想着写完一本书的笔记,利用好小打卡,读完一点就写,慢慢积累。只有这样才不会感觉读书笔记很难,其实读书笔记最容易,因为已经有让你感触的文字在那里,哪怕只是写下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感受、想法,已经足够。
回答完这些问题,清晰了很多,坚定了很多。接下来,就继续行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