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安乃东晋名相,与王导并称“王谢”。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唐代使人刘禹锡那首著名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中的谢就是指的来自河南陈郡(现周口地区)的谢氏一族,代表人物是谢安。谢安年轻时曾隐居会稽东山,以山水文籍自娱,无出仕之意,然却胸怀韬略,留心时政,人喻之为诸葛孔明。“安石不出,如苍生何!”都希望他出来主持政局。简文帝时,国运每况愈下,已过不惑之年的谢安慨然叹曰:"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为晚",于是由会稽赴建康接任丞相。谢安精于清淡,为当时名士所敬佩,谢安常与子侄们谈论诗作成了当时文坛佳话。太元五年,谢安因功被任命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元八年,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在吞灭东晋,统一天下。当时军情危急,建康一片震恐,可是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勇猛。但是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多,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但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回答道:“朝廷已另有安排。”过后默默不语。谢玄不敢再问。
谢安是晋孝武帝的丞相,死后追封太傅,功勋卓著,曾一度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曾有“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复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东山再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后秦符坚扬言投鞭可使长江断流,率领大军进驻淝水北岸,威逼东晋,朝野震恐。谢安时任征讨大都督,他从容调度,终于大破符坚,是为军事上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五万人战胜八十万。据说他侄儿谢玄从前线送回报捷书信,可是谢安得信后面上却了无喜色,对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内室,终于压不住内心喜悦,鞋后跟过门槛时折掉,他高兴得竟然没有察觉,其镇静自若,儒雅风流,在历史上一直传为佳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