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分钟的樊登老师解读视频,今天主要是巩固一下,希望能够将听后感写好,所以又复回听了半小时。主要补充一下昨天没有写到的内容。
樊登老师一节分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当然不能全述而出。但可挑出精华,作为自己的输出分享。
一般而言物质上瘾,类似于可卡因,鸦片等,是不常见的。而行为上瘾则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是今天要引入的正题。
通讯工具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据统计,2008年成年人平均使用手机的时间为18分钟,直至2015年,仅仅7年时间,手机的使用时间平均量飙升到了2小时48分钟。
而一个挺有趣的数据也能够说明问题所在,2013年成年人平均的注意力持恒时间已经只有8秒,要知道,鱼都有9秒。可见现代社会的日趋发展,社交工具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这是生活带来的便利还是弊端?值得让人深思。同时我们无法预测VR和AR会不会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取代我们更多的其他时间。
一位名叫阮东因的创业者,发明了名为笨鸟的一个游戏app,令公司上下所有人沉迷之。最后他发布官宣,下线这部游戏。他申明原因,绝不是因为经济压力抑或是其他原因。仅仅是这个游戏影响了太多的人,会给大家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一位在坚挺着注意力经济的社会趋势下仍然维持初心的一位“大爱使者”。
更令人吃惊的是,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推特,博客的创始人伊又.威廉姆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甚至不能将ipad带入卧室,并用立定犯规的约定,用购买纸质书代替他们使用电子产品。听到这两个案例,我的感受是真正经济富裕的人还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而不会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飘飘浮浮,反而自制力超强,大概这也是他们有别于常人的不同之处吧。
那么行为上瘾的标志有哪些呢?
分别是失控、扰乱生活角色的绩效、损害社会关系、造成犯罪活动或法律问题、卷入危险局面、人身伤害或损失、经济损失及情感创伤
既然有这样的现象,就要想办法远离,防患于恶劣的后期结果。
樊登老师讲到了四个方式,各位家长朋友可以借鉴一下。
第一个方法是接触自然,让孩子与大自然交流。
曾经有几个孩子被放置野外露营,收起了通讯工具,针对在野外生存前后辨别两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做了两次测试,结果是耗费了四天时间丢掉了通讯工具在外野营的人际沟通能够大幅地提升了。
第二个方法是家长要和孩子面对面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和孩子用微信交流,我总结原因有二:1、省事省时2、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实则面对面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方法是设定屏幕使用的时间。
在这个年代即便是我们不能避免让很小的孩子就开始接触手机,也要让孩子更多地关注屏幕内容与现实产生的链接,积极参与比被动观看更好。
第四个方法是预防比纠正更有效。
这个就是防患于未然,方式就是预防和动机性面谈,说明自己的目的,并找出负面的问题有什么替代的方法。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