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而且地处偏远、云山雾绕,天然的地理环境为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最早知道“湘西”这两个字的时候,是通过一组恐怖、怪异甚至让人毛骨悚然都图片了解到的,那就是湘西赶尸。
湘西这个地方比较落后、贫瘠,在这里生活的苗族人不得以要外出谋生,由去湘西又处于湖南、湖北、贵州和四川的交界处,有大批的原始森林,毒虫肆虐、猛兽出没。外出务工的人命丧途中是常有的事。
外出讨生活的客死异地后,家里人要把尸体运回来入土为安,因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所以就滋生了“湘西赶尸”这一行业。
我第一次了解“湘西赶尸”这一现象时,除了恐惧外还有一些疑惑和不解,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人死如灯灭”,让尸体自己站起来走路这不符合科学道理。
“湘西赶尸”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说是在上古时期,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兵在黄河边与黄帝的军队厮杀,也就是传说中的“涿鹿之战”,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蚩尤大败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蚩尤命令军师把战死的弟兄送回故里。
于是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
自此以后“赶尸”就成为苗族人搬运尸体的一种方式。
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执铜锣,腰包藏着一包符。
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赶尸途中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
赶尸匠赶着尸体,天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天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天几夜。
在外人看来这一系列是多么神秘、恐怖,以至于成了不敢触碰的话题。
在1950年左右,新中国刚成立,要清除全国各地的土匪,解放军在清剿湘西一代的土匪时,无意中揭开了“湘西赶尸”的神秘面纱。
原来神秘的“湘西赶尸”是这样的,赶尸匠每接到一个业务后,就得马上联系自己的徒弟,也就是说每完成一次赶尸业务,至少要2到4个赶尸匠,但只能让业主知道只有一个人。他们到死者的死亡地点后,先用朱砂塞入死者的口鼻,再用他们苗族自制的草药给死者涂抹在身上,保证尸体不会腐烂或变硬。然后用两条漆黑的竹竿穿过死者的腋下,前后两个活人再挑起竹竿一前一后的走,由于竹竿有韧性走的时候一晃动,中间的尸体也跟着晃动,远远看来就和行走的人一样。
还有一种赶尸法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不过有点残忍,在只有一个赶尸匠的情况下,他迫不得已才会用这方法的,就是把尸体截肢了,把躯干就地掩埋,然后把头和四肢绑在稻草上背回来,由于回来入殓时,家里人要回避的。所以就不会发展尸体有残缺。
湘西赶尸还有“三赶,三不赶”之说。
三可赶是指,凡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
传说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三不赶是指,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
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
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则会影响旧魂灵的投生;
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样不能赶。
“湘西赶尸”的神秘面纱揭开,大家发现其实促使这一民风习俗的,更多是湘西人乃至中国人的这种落叶归根的情怀和贫苦地区人们谋生的技能。
2017.4.29
孤狼――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