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小学语文教学违背规律,失去“梯度”,一味“提前量”,造成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讲规律,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要有由浅入深的“梯度”意识。
课标规定低年级的重点就是识字写字,理解少量的词,并没有把理解分析课文作为目标。中年级注重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效果,能理解段落大意,注重的是“句段”,而不是“篇章”。但现在中年段的教学重点常常就落在“篇”的分析上,是把高年级的任务提前了。高年级提前用初中的要求与方法来教小学。
现在不只是搞“提前量”,而且往往观点陈旧,“教化”味道太浓,给学生布置很多讨论和作业,动不动就要说出什么“人生意义”的启示之类。
课标重新强调了教学的“梯度”,希望能按照发展心理学和语文习得的规律,去安排教学,不要把成年人的东西强塞到年幼孩子的头脑中。
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则由“800到1000”改为“800左右”,提倡“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

阅读教学。小学一年级主要是激发兴趣,让孩子开始接触阅读,喜欢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能多少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尊重天性,培养“兴趣”。到了三四年级,开始学习默读和略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到了五六年级,才有阅速度要求,让学生学会浏览,能初步阅读叙事性作品。
作文教学也有“梯度”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只有“写话”,能用几句话写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事物,高年级也不要求完整的作文,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到初中才有“作文”。
一个教师如果有水平,又有心,甚至还有点理想,那他就会面对现实,懂得平衡,既让学生考试考得好,又不至于陷入“题海战术”,把脑子搞死,兴趣搞无。所以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
请家长们不要断送孩子的童年,不要搞“提前量”,孩子刚上小学,“很多都不会”才是正常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