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教过的一个后进生的妈妈,非常焦虑的给我打了电话。每次打电话她都是无助的叹息和抱怨,无休止的抱怨孩子不好,抱怨孩子没有人家孩子好。

当下的教育环境真的是让孩子们也没有自己的快乐可言,疲惫不堪,同时也让家长分外的焦虑和苦恼。
这个家长很用心,也很努力,但孩子总是没有什么太大的进步。最后的结局却是她和孩子一个焦虑,一个厌学,一个精疲力竭的妈妈,一个麻木不仁的孩子。
成绩和作业让妈妈和孩子两个近在咫尺的人,产生了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感,明明相爱却相互折磨。
妈妈很关注培养子孩子, 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各种练习题。孩子的时间被安排特别紧张。早上 5点多就让起来读书背书,晚上很晚了还在搞听写。孩子确实很辛苦,但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孩子辛苦,好妈更是辛苦加上内心的煎熬与折磨,情绪也是低落崩溃状态。
我给无助的她以建议和安慰的时候,更多的也想到了自己,想着能从自身出发推心置腹的交流,想帮助到她和孩子,同时也不想辜负她对我的信任。
人们在劝说别人的时候,总能够大道理一堆,说的头头是道,论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处理的不好,很矛盾很焦虑。
我说成绩并不代表什么?我想让孩子自由快乐健康的成长。可当自己孩子成绩有所退步的时候,依然也是焦虑不堪。
我说不要给孩子生气,和谐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结果因为孩子作业习惯给孩子、老公较真吵架,让整个家庭充满了没有硝火烟的战争。
我说要无条件的爱你的孩子,像出生时那样,像0- 3岁那样用心的呵护,不拿她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她是独一无二的,给她最踏实的安全感和充足的爱,可我自己做的也并不好,总是做不到。
我说不要动手打孩子,会让孩子变得叛逆不听话,可我为发泄情绪,多次动手,多次后悔。每一次动手都让我和孩子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让她感受不到爱,让她难过,我也充满了自责和负罪感。
我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可我却总是不知不觉的用语言打击她,伤害她,让她没有自信的找不到自己。我的语言让她觉得自己很不堪,很不优秀,逐渐的失去自信心,成为了我口中的那个讨厌的有拖延症的人。
回忆了一下一年级之前的大宝,她是那样的可爱,充满了爱和温暖,她是我的骄傲,有她我觉得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一切。她融化着我的心,让我充满感恩,觉得一切都美的不像话,做她的妈妈好幸福,她就像上帝派到我身边的小天使,我的整个生活都增添了色彩。

自从上了一年级以后,我们之间也产生了距离,并且伴随着她的学习生涯,越来越远。因为学习上拖延被批评催促,因为不细心做错题而被挨打,因为赶时间上学被骂。孩子不像孩子般那样可爱, 妈好也不像了妈妈没有了慈爱。
有人说子成才的孩子不用管,但又有很多实践证明,你不付出努力,孩是很难成长才的。竞争太过激烈了,社会的大环境下,就是拼妈的时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方式方法,我们的孩子不一样,她是独一无一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整。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 ,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陪伴。还有我们必须得用心,发自内心的去爱她,你是会找到更好的方法。孩子的可塑性强,一定要用心去培养她。
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别人的父母有着怎样用心的付出你没有看到。别人总是用心呵护欣赏孩子,省吃俭用给孩子提供一切她能所供的好的教育环境。
让孩子成为她自己, 让她快乐积极向上,平等的对待她,让她有自己的思想,有她自己可掌控的节奏。虽然我们可以帮她,陪伴她, 但更多的路都是要她一个人去完成的,我们要培养她的独立性,让她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自觉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我要每天看见她的好,鼓励赞美她, 及时表达对她的爱, 关注她的感受,懂得心疼她,像0-3岁时那样无条件的爱她。成绩不代表一切,她尽力就好,不逼她。让她做她自己,做她快乐的事。多带她出去走看看,陪她读书看电影。
这两天我开始采用鼓励的办法,可以静下来平和耐心的听她分享她班里的人与事。她乐于给我分享时的快乐表情,让我感受到她还是个小孩子,我却给她提出了太高的要求了。她真的已经很好很完美了,那么贴心,那么有爱。

从今天起,我要继续每天朗读爱的羊皮卷,反思自己,赞美孩子,给她更好的陪伴和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