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常常会以为,顶尖棋手之间下棋,必然是火星撞地球,必定精彩异常。但在真正的高手比赛中,却常常不是这样的。
专业棋手的比赛,大家水平都相近,比赛的时候常常是战事胶着,各棋子犬牙交错,相互制衡,棋手们为了谋得一兵一卒绞尽脑汁,并不会出现很快一方比另一方多了一子,或者局面一边倒,一方把另一方很快打倒在地的情况。下棋的进程也慢,最后下了半天可能还下和了。因此,对于看热闹的群众来说,看专业棋手的比赛,过程比较煎熬,有时并不怎么好看。
但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时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局面,其实对弈双方已经较上劲了。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底下是暗流汹涌。即便最后的和棋,也是一番战斗之后,动态平衡后的结果。
2
在下棋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个字眼,“抗衡”。所谓的抗衡,是指一方不会马上被击溃,还能维持住局面的平衡,继续往下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象棋是一门关于平衡的艺术。
从子力的配置看,双方子力一样多,你有车马炮,我也有车马炮,你有五个兵,我也有五个卒,双方的子力是对等的。
而从下棋的规则来说,你走一步,我走一步,只能一次走一步,而不能有一方连着走。
在对弈中,布局阶段,讲究左右两翼的平衡发展,两边子力都要出动,且能互相呼应,在必要时连成有机的整体。而在中局阶段,讲究攻与守的平衡,既要能进攻,也要能防守,不能一味地进攻不防守或者一味地防守而不进攻,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作战体系。
3
中国象棋的这种“平衡”,它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这有点像骑自行车,如果把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放在地面而没有支撑,自行车很快就倒了,但是当人们把它骑起来以后,它会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下棋也是这样的,看两个高水平的棋手对弈,就像行驶中的自行车,局势交错往前发展,在很多的局面下,常常会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但这种平衡并不会静止不动,局势总归要向前发展的,往下变化,可能在下一个局面又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关系。如果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倾斜,一方就要输了,棋也就分出胜负了。
4
当然,制衡(和棋)并不是我们下棋要追求的目的,而是对弈过程中产生的结果。任一个棋手下棋,就算是世外高人,也还是想要求胜的,我们的目的是在制衡中脱颖而出,战胜对方,而不是要求和。
《孙子兵法》里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我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下棋对战的时候,如果双方行棋工稳,走的是“正招”,那么结果自然是和棋,想要赢的话,就要有奇招取胜。当然,这是我的歪解,不是这句话的本意,这句话的本意是在以正兵与敌人作战的时候,永远要埋伏一支多出来的兵力。奇(ji)兵出其不意,在战斗中打乱对方的作战部署,是致胜的关键。
在下棋中是很难做到这样的,但这却引起我另一些思考,关于正面战场和侧面攻击。
在踢足球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球队采取的都不是正面直接进攻的路线,而是从左侧或者右侧侧面切入,下底以后传中,打门。象棋里也有类似的现象,专业棋手的比赛中,比较少采取正面攻击的,一般采用正面攻击的,对攻都会比较激烈,比如屏风马对急进中兵的布局。大多是采用侧面进攻的方式,避开对方重兵把守的中路,迂回到侧面,然后再发起攻击。
这或许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时可以借鉴的一个思路。发现直接处理不能马上解决问题时,可以迂回一些,从侧方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