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尴尬的大学城# 今日看到这个热门,让我想到诸多城市。试问中部省会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或多或少,哪个不能往“尴尬”里套呢?
去过几次武汉,并没有长待,作为一个城市的过客,也许我的感觉并不科学,但它或多或少也是城市给人的初印象,继而影响到欲留欲走的那点小心思。就像苏州木渎给我的古朴印象,广州天河让我感受现代都市文明,深圳的开放包容,杭州的人文艺术……都让我愿意流连其中,继续发现城市的亮点。
很早之前看池莉作品,她笔下的那群以武汉都市人为原型的男男女女,让我初步感受到了武汉的热辣。六七月的大热天,火爆的夜宵摊,穿短裙卖鸭脖的老板娘,穿西装吃夜宵的男子……这个城市仿佛带着某种欲望、躁动,不是世俗,它只是是人世生活中必有的七情六欲、柴米油盐,无法隐藏,不可忌讳。总之,那些年,我最欢看池莉笔下的那群人,觉得那座城热辣,但不过分。那时我想我应该会很喜欢武汉。
武汉之行,去看了武大樱花,可惜时间不对,去时已是风吹落花满地,时运不佳矣!热干面没吃上正宗的,去长江大桥路途颠簸拥堵的不适感印象强烈……
一座城市是这个城市居住者的集体气质展现,而人与城市的初相遇,是人与城市自然建筑等的对话,亦是人与人的会面,对城市里头的人感兴趣,自然也就会爱上那座城。
就中部省会比较,我喜欢长沙。曾在长沙岳麓区大学城待过一段时间,至今回想起来,总觉得那段时光是闲适的,是温柔的。早高峰的公交还能有座位,晚高峰的旅途居然不拥堵,车上的阿姨经常带着微笑,路上的老爷爷是真诚的引路人,理发店的发型师、小吃店的老板娘都温和客气。在那里的那些天,我不知道所谓的脾气、急迫、匆忙,这是长沙给我的整体城市气质印象。
那时,我和宾馆的老板娘聊天,我大概说:外面人都称你们是泼辣的湘妹子,我怎么觉得你们都那么温柔呢!老板娘说:泼辣说的是我们有是非分明,有原则,有立场,而不是蛮横、不讲理。
那是2013年,我还在读研,那段时间刚好在读张新颖说沈从文,顿时我便感受到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在跨越了巨大的时空限制后,与眼前城市的风土人情,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完全重合。那时,我还笑着和老板娘说:终于知道为什么湘妹子的皮肤都这么白里透红了。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是一份人生活得明白的通透啊!
我想,我去到武汉的25岁,距离我看池莉作品的18岁,七年时间,由热辣的武汉到温婉的长沙,而这恰恰也就是我人生思想转变的七年吧!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志在他乡,未曾到过的远方就是美好。身体带着一些蛮劲,话里带着一点骄傲,想不顾一切的往前冲,无所谓失去,无所谓受伤,无所谓得罪他人。而今的我,在跌跌撞撞中经受了一点生活的历练,偶尔感受着生活狰狞的面孔,那些骄傲不屑的棱角悄悄着被隐藏起来。偶尔夜深人静之时,也会开始信奉“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想,我可能开始渴望安定的生活:执一人之手,与之共组家庭,我们赡养父母,生养一个我们深爱的孩子,然后慢慢老去。这样的转变,不知道,是值得书写的成熟,还是被生活缴械后的投降!或许答案本身已经毫无重要性而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