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日更第44天

昨天在(李笑来教我们这样实现财富自由中)说到写作的定义:写作应该是输入处理过的输出。
还记得苏东坡苏先生的例子吗?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拆解输入是:是苏东坡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和登顶后的视野。
处理是:苏东坡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这个触发点,进行了分析处理。
输出是:最终通过一些写作方法,凝练成这二十八个字。
由此得出写作的基本概念:写作三个环节是:输入——处理——输出
那怎么来更好的了解这个概念及为什么放在最开始讲呢?妮妮姐带领我们在实践群里做了一次碰撞,思路的火花那么闪亮,废话不多说,直接上结果。
妮妮姐问:
为什么李笑来要跟大家谈基础观念?而且是在昨天说为什么写,今天直接就先统一观念了?
思考后呈现:
基础观念好比三观,不正,后续都没啥看头。
观念相当于立场
基础观念是帮助我们进一步确定写作的目标,就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打开对于写作的认知
没有立场的文章观点,就好比没有目标的帆船,到处都是逆风。
写作的基本认知准确了后边的方向才对
概念是基础,只有大家的基础理解是统一的,才能讲后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写作
针对同一个输入,大家因各自的思考方式、习惯、经历等因素的影响,输出是截然不同的。
总结:
先统一观念或理念,后面就可以针对性开讲了。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工作时,先统一思想,再统一行为。
看到这里是不是发现第一句话,就把我们打倒了。是不是很多人都感觉到自己这么多年都是白写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反正我有的。
在你的认知中,三个环节:输入,处理,输出哪个更重要?或准确来说哪个是核心?
没有经过处理输出的文字就好比不走心说出的话,让人不知所云
没有处理就是读书笔记,理论或想法都还是作者的,不是自己的
输出,就是用别人听得懂的话表达出来。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的反应。
写作是输出倒逼输入
我们输出,要和说话一样,要用对方能收的到的方式表达
比如咪蒙,写作的目的是煽动情绪,引发争议。
加入几个大家有共鸣的点
不好的沟通,就是不温不火,读完好像没读一样,甚至还恶心觉得浪费自己时间。
强调输入和处理的重要性,功夫在平时
庐山许多人都看过,可是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上升到引起共鸣的句子,就没有办法引起共鸣
五花八门的回答中强调了平时的积累,就像苏先生的例子一样。山,很多人都爬过。庐山也很多人都爬过,可是,我们都写不出来这样的诗句。不过因为这种体验,大家都有经历,更容易共鸣。
小伙伴的一首打油诗很应景的阐释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
看这江山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浪好大
同一个输入因为处理的角度及思路不同,输出也是大不相同, 妮妮举了:同一本书,自己看,然后再去不同的平台,去听不同的人解读?
我们发现:不同的人看到的观点,解读的侧面都不同。
我们自己也用今天早晨大家群里发的文章来证明这一点:同一段内容,同一个群讨论,然后输出时,结果还是不同的。
结论: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所以要统一认知,才能继续后面的内容。
所以写作的基础观念 要放在最前面,中间解释,到结果,在跟我们统一一次。
所以写作的定义:写作应该是输入处理过的输出。写作的结构基础观点放在最前面,中间阐述,总结结果再申明一下观点!
喜欢这样的学习拆解方式吗?喜欢就来我们践行派吧!
我是戊炎(843946310),个人品牌践行者愿遇到我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喜悦,感恩和爱❤
愿看到我文字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喜悦,感恩和爱❤
愿与我沟通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喜悦,感恩和爱❤
愿你我,2019开启丰盛美好的一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