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伊川人,我很荣幸能够上完大学以后,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教书育人,为家乡做一点微薄之力而感到荣幸。作为教师自身,应该的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从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入手,做自己能做之事,做好能做的事,以下从几个方面谈一下。
1.角色定位
普遍来说,教师至少应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这是最低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应具有,但如何去做,却不应有一个标准。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关系着如何去做,做什么,教师应对自己有一个理性清醒的定位。即教师应明确地知道作为教师的我应是什么样的,实际中我会是什么样、能是什么样的,也就是所谓的期望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对于这些不同层次的教师角色,教师自己要能够处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针对到个体的教师,就更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对自己定位,并能很好地调整不同角色间的矛盾。教师也要认识到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或许会更现实点,对待学生可能也就多了点尊重。
2.传授知识
教师最基本的角色就是“传道者”,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完成这项任务。究其原因,是多样的,而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硬却是重要的一个原因。怎样的教师是有道德的莫衷一是,但若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一定是一位不道德的教师,纵使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不可饶恕的,学生也不会喜欢这样的教师。更何况在现在信息发达,学生了解渠道的多样,教师就更要夯实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但同时不能要求教师什么都要知道,什么都要比学生要早知道。教师自身也要避免这样想,要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与学生传授知识者与学习者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孔早有论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今的教师可以思考,借鉴。
3.以身作则
当然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育人也是教师的责任。但如何育人却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否则很有可能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也不能一概而论,大量的研究值得教师借鉴,教师也会据实际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但是,以身作则,我想是必可缺少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正是如此。很多时候,教师说一万遍,不如做一遍,学生更看重的也会是教师做了什么。言传身教,身教更胜言传,因此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举动。能够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事事无绝对,教师就真的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展现吗?也不尽然,马卡连柯“真的愤怒”也曾教育过一位犯错的学生。我认为,教师应该真诚,所做的应是所想所信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德性。
4.师生关系
普遍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教育也应是双主体,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平等是普遍认可的,教师也确实要平等地与学生相处,但是教师却不能因为这样就真得认为学生与自己平等,自己不用负责了。师生关系存在着隐蔽的不平等性,这种隐蔽的不平等是天然存在的,且顽固地存在着。教师是“大人”,在师生关系中理应是负责任的一方。有人提倡师生应是朋友关系,窃以为不可如此。教师的权威一般来源有两种: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试问朋友关系下,如何发挥制度权威?教师的个人权威又如何得来?
教师对师德的追求应是孜孜不倦的,但是教师却不能以不切实际的师德要求自己,到最后什么都不做。作为一位教师必须要知道什么是自己能做到的,并为之努力,不能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能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清楚地认识,一步步脚踏实地去做,我们可以期待有道德的好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