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关于权力有一段经典的对白。御前情报大臣瓦里斯对被临时受命做代相的提利昂·兰尼斯特说了一段话:“权力存在于当人们相信它存在的地方。它是一个把戏,如浮影游墙。一个十分矮小之人,也能投射出一个十分硕大的阴影。”对于权力的本质,瓦里斯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谜语:三个大人物即一个国王、一个教士和一个富商同在一室,中间站了一个剑手,他们都叫这个剑手杀掉另外两个人,剑手会杀谁?


回顾西欧中世纪史,我们发现,瓦里斯的谜语其实正是当时世界的真实写照。作为传统的权力形式,王国和教皇进行了数个世纪的对峙,伯特兰·罗素在《权力论》中将其形容为代表条顿贵族传统和代表罗马帝国传统的双方势力的经典对决。操控信仰的教皇凭借着宗教热情和更科学的组织体制赢得了初步胜利,王国虽然手握武力,但头上始终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封建制度固有的离心力,最终国王因封建主义与商业城市的对立以及权力本身缺乏道德合法性,在与教皇的对峙中败下阵来。然而,武力作为所有权力的最终后盾有着天生优势,当国王克服了地主贵族的离心力量稳操武力时,教皇也在腐化堕落中耗尽了源于信仰的权力基础。最后,教士被剑手杀死,终局地退出了政治舞台。

什么是权力?有人说,权力是欲望,是人生永恒的追求;有人说,权力是武力,是支配,是让人俯首称臣;也有人说,权力是等级,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还有人说,权力是润物无声的控制,是《1984》里的老大哥。对于权力,伯特兰·罗素的定义是: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或预见效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丹尼斯·朗在《权力论》中给出了更为翔实的定义:权力既是达到目的的一般化能力,又是在社会互动中直接表明或通过预期反应间接表明的人际非对称社会关系。这个定义清楚地表达了权力的几大特征:首先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非对称性的,这种非对称关系的形成在伯特兰·罗素看来一部分是因为结构化组织的需要,一部分是因为人性内在的因素——人天生会因为恐惧而服从他人,在丹尼斯·朗看来则是因为社会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权力分配不均;其次,产生预期能力表明了权力的有意性即有目的性,以区别于普遍存在的社会控制;最后,权力相对人的预期反应也被归入权力范围说明了权力的潜在性。
李钧鹏在《何谓权力?——从统治到互动》一文中对西方经典权力理论进行了梳理。特引用如下:“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将权力等同于君主的统治权,反马基雅维利者则将权力视为分布于社会不同层面。洛克的权力观对外部的、超越性的权力观提出了挑战,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基于理性与权利。马克思将权力视为一种统治阶级的能力与持有,国家成为统治阶级施行权力的工具。后期马克思主义者和权力精英理论家发展了意识形态概念。多元主义认为,权力在社会不同部门具有合理的分配。韦伯指出,社会不仅由阶级组成,不同阶层与政党团体也具有重要作用。不同于消极的、自上而下的权力,卢克斯强调权力的多种形式,包括制定议程与塑造欲望的能力。福柯指出了权力的生产性及其在主体形构中的角色。拉图尔主张以对关系网络的分析来取代权力概念。”
现实中我们看到了权力的众生相,正如之前《权力的游戏》中的国王、教士、富商和剑手分别掌握一种权力形式。在划分权力的形式上,丹尼斯·朗主要分为四类:武力、操纵、说服和权威,而权威又可以细分为诱导性权威、强制性权威、合法性权威、合格性权威和个人权威。在现实中,一个社会互动往往包含了多种权力形式,而各个权力形式之间总有相互转化的倾向性。依靠武力征服的政权在存在一段时间后会渐渐变为传统力量,资本主义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传统权威也会因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渐渐丧失权力基础,退化为纯粹的赤裸权力。
对于权力如何运作,丹尼斯·朗给出了一个基本的模型:作为权力基础的资源在满足动员条件并经过动员后,才转化为权力。历史上,我们看到了无数这样的例子:小到公司裁员、制定政策,大到农民起义、革命兴起和社会运动等等。个人通过动员财富、技能、知识和地位等资源或利用制度基础,从而形成操控、说服以及基于经济的诱导性权威、基于授权的合法权威、基于专业技术信任的合格权威等权力形式。
丹尼斯·朗确信集体是历史的主要参与者和历史创造者,通过动员集体中的规模、技能垄断等资源,激发成员的身份和阶级意识,凝聚共识,克服奥尔森问题和个人与集体利益的时差等问题,形成稳固的统一战线和科学完备的组织领导,从而可以进行集体的自我扩展,推进和实现共同目标。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马克思、列宁等人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不断尝试解决动员条件,进而成功动员的鲜明例证(马克思理论的传播使工人阶级逐渐觉醒,他们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诉求和奋斗的目标,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转为自为阶级。列宁的革命先锋政党的理论则解决了代表和组织的问题。依靠独特的意识形态、组织条件和领导条件,社会主义运动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取得了政权)。
关于权力运行方式,中国海洋大学《政治学基础》课上,允春喜将权力的运行比作物理力的作用,它有作用的方向性、运行的层次性和运动的时间性。权力在各层级网中传输时,会原路返回,也会曲折返回,更会在各层级中吸收和消耗,所以需要向物理力一样,不断补充能量,当一个国家和政府权力网络彻底腐朽,以至于权力无法运行时,这种能量的补充就需要经过改朝换代或者政府更迭。
最后,权力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吗?对于权力的这种消极含义,在政治思想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柏拉图、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等人,甚至伯特兰·罗素也将权力视为助长人与人之间敌对和冲突的反社会动机,人天生就拥有权力欲。但是丹尼斯·朗在充分分析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等人对于使用权力的含义时指出,权力是社会组织的需要,是中性的,它的工具性大于目的性,真正纯粹地醉心于追求权力的人是极少数的,权力双方都有将权力合法化和合理化的心理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