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对照你的持股:小心事务所暴雷”被举报了......
举报了理由是,抄袭......问题是,真没发现哪里属于抄袭

关于审计意见的标准,是常识。
文中的数据,是上市公司的财报与公告。
瑞华事务所的审计名单,是从瑞华官网公开的信息,扒下来的。
如果这都算抄袭的话,那么我们每天拿上市公司的数据,统计局的数据分析,都是抄袭了。
关键是我也不需要抄袭啊,我又不通过写文章赚钱。市场过于嘈杂,写文章是为了避开人云亦云的随大流,将独立思考的观点写出来,从而加深自己的印象。
而得到大家关注的厚爱,是一种志同道合的信任。
如果按照使用1+1=2的逻辑就可以认定为抄袭的话,那我的确抄袭了太多。巴菲特,林奇,戴维斯,邓普顿等,都被我抄了不少原则。
巴菲特在导师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重要的两条原则:也应该理解为,抄到的两条重要原则:
(1)不要亏损
(2)记住第一条
忽然感觉,抄这个字,比学这个字,更具幽默感。
如果说不要亏损过于抽象,那么买入前,一定要牢记两条规则。
1、公司业绩是否可以持续
尽管这一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熟悉公司,了解业务,判断公司的业绩是否可以持续稳定增长。如果是,值得长期持有,如果不是,不要买入。
更不要凭借概念就买入。
公司的业绩是王道,概念之后是研发,研发之后是产品,产品之后是销量,销量之后,才是业绩。
所以这其中一层层的筛子过滤之后,最终公司能赚几毛就要看命了。
不要将概念神化,概念背后的管理层也是人。
打个比方,机构足够专业,但是人家的对手盘不是散户,而是机构。
例如美股市场60%的交易是量化程序,也就是机构揍机构,谁都不具备碾压性的优势。
再比如产品的对手,是销售市场。
永远都是市场说了算,市场是“大哥”。产品再强,市场不买账,也没什么用。
另外,对于题材股,业绩出来的时候,通常也是跑路的时刻。这个点很难把握。
2、卖点在哪?
买入任何一只股票之前,要思考卖点。
比如5块买入,计算估值,10块估值不便宜了,就卖出。
投资者甚至可以大胆的预测上市公司未来5-10年的模糊业绩,计算模糊估值。
但是我敢说,市场中90%的投资者根本不算这个,全凭感觉。
感觉某只股票强势,或者市场强势,那就买入。至于什么价位卖,不知道,看心情,凭感觉。
这无比尴尬。
算收益是为了明确卖点,明确收益率。
无论多么优秀的股票,买的太贵,一定不行。
这点美股市场展现的案列更多,美股习惯大盘股与小盘股之间轮动。
美股漂亮50风光的时候,也是七八十倍的估值,后来跌了十年没缓过劲来。
计算收益,计算卖点。要想着赚大钱,那就买入计算预期收益率更高的股票,买入。如何计算,文末的链接中有。
3、原则、原则、原则
连说三遍原则,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孙子兵法讲的是原则,圣人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是原则,巴菲特的投资,依旧是原则。
没有守正出奇,原则就是原则,是用来坚守的。
尽管始终坚持原则很难,习惯就好了。
最少我回顾自己曾经的很多笔投资,是没有原则,也付出了代价。
所以现在的每一次交易都不着急,想想是否符合原则。
打个比方,有人就是买券商股,一篮子券商。别的股票再怎么好,就是不买。这就是原则。
有人就是不买贵的,甭管业绩多好,贵了就是不买,爱谁谁,这也是原则。
再比如,五粮液刚上市的那七八年里,几乎没怎么涨,少有人坚守,就是不卖,看好白酒消费,这还是原则。

原则,不是用来背叛的。
试着将原则变成习惯,也就习惯了。
十年十倍,就在WX公号“时空复利”。
增添十年功力,详见:十年十倍:一文增添十年功力
更多实用分析:《价值投资常识》手把手教你建立完善的投资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