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亲子教育首页投稿
还在怪孩子自私、固执?心理学家说,你很可能错怪他了

还在怪孩子自私、固执?心理学家说,你很可能错怪他了

作者: 妈妈没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4:49 被阅读6次

前几天,我和老公带着小样外出吃饭,看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在我们旁边那一桌,是两对年轻的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吃饭。两个小男孩年龄相仿,大概都是3,4岁的样子吧。

大人们给两个孩子各点了一罐牛奶饮料。可能是担心饭店的杯子不卫生,两个妈妈不约而同地把牛奶倒进了孩子的水杯里。

两个水杯都是透明的,一个矮矮胖胖,一个高瘦一些。同样是把牛奶倒完了,没想到两个孩子却闹腾起来,都说自己的牛奶少,另一个小朋友的多。

这突如其来的“控诉”,让大人们哭笑不得。一开始,妈妈们还耐心地解释,“两罐牛奶是一样的呀,你看着我倒的对不对?妈妈又没有偷喝。”

可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最后还是爸爸出面吼了两嗓子,“要喝就喝,不喝拉倒!”孩子们才消停下来,不敢再吱声了。

01 孩子眼中的不公平,可能是真的不公平

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你遇到过没有。尤其是家里有二胎的,孩子们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最在意的就是公平了,自己吃亏一点都不行。

可我们明明觉得自己已经很公平了呀。就像上面的例子里,两个孩子各分到一罐牛奶,不是一样多吗?怎么两人都觉得自己的牛奶少呢?

也许在很多家长眼里,这纯属孩子无理取闹。可在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看来,还真不是孩子任性。

对于2-7岁的孩子来说,这两杯牛奶就是不一样多的,这和他们的思维特点有关。

皮亚杰把2-7岁这个年龄段,称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这个年龄的孩子想问题时有个特点,就是只关注事物的一个特征,而且没有逻辑推导能力

拿前面牛奶的例子来说,在我们成人看来,两罐牛奶原来是一模一样多的,不管它们倒入什么形状的杯子里,都还是一样多。

可在孩子眼中,一个人觉得自己的杯子矮,所以牛奶肯定少。另一个孩子觉得自己的杯子细,所以牛奶也少。

他们没办法在头脑里,把两杯牛奶倒回原来的罐子里,去推理出两杯牛奶原来是一模一样多的。

这不是孩子固执,也不是笨,只是他这个年龄的思维特点罢了。

等孩子上了小学,进入具体运算阶段,就会明白自己的杯子虽然矮,但是它胖啊。既然牛奶原来是一样多的,那倒出来也是一样多的。

了解一点孩子的心理,是不是还挺有趣的?

爸爸妈妈还可以做个实验,准备10颗一样的糖果,5颗排成一行,这样一共是两行。

上面的一行,我们把糖果摆得分散一些,间距大一点。下面的一行,摆的紧凑一些。

这时你问孩子,两行糖果哪一行多。如果是2-5岁的孩子,很可能会说,上面那一行糖果多,因为它更长

如果你家孩子回答错了,只能说明他很正常,千万别怪他笨,那样会非常打击他对学习的积极性。

建议爸爸妈妈什么都不用说,也别告诉孩子两行糖果一样多。就留下这个秘密,等过几个月再给孩子做一次实验。

也许到时你就会惊喜的发现,孩子已经会用数数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给自己一个证明孩子进步的机会,不是也挺好的?

02 孩子不是自私,只是不理解别人的不同

前面提到过,2-7岁被皮亚杰称为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另一个思维特点,就是自我中心化

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同。

比如带小样去商场时,明明告诉他,今天是给妈妈买礼物,他还是会挑自己喜欢的小汽车送给我

完了还跟我说,“妈妈,你要分享哦。

言下之意就是让我把汽车给他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其实就是孩子自我中心的表现。

特别要解释一下,自我中心可不是自私的意思哦。孩子只是受认知的局限,错以为他怎么想,别人就会怎么想。

科学家曾经给3岁的孩子做过实验。

给小朋友一个糖果盒,问他里面有什么。孩子想当然地说,“里面有糖果。”

当他打开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蜡笔后,研究人员再问他,“我们把盒子盖好,拿给另一个小朋友,你猜他会说,这里面有什么?”

小朋友会回答“蜡笔”。因为他看到盒子里的蜡笔后,就以为其他小朋友也和他一样,以为里面是蜡笔

孩子的这种思维特点很有趣吧。可惜在生活中,很多大人都把这当成是自私的表现。

比如孩子走累了就要抱,不能体谅大人的辛苦。

这种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责怪孩子自私,他可能就是受认知能力,还有情绪控制能力的限制,所以没办法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只要我们合理引导,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就会变得体贴、懂事起来。具体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入手。

03 做好这3点,孩子更有同理心

就拿孩子走路要抱来举例子吧。

虽然我们不能责怪孩子自私,但小样妈也不认为,我们大人就该牺牲自己的感受,来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

孩子越是不懂得换位思考,我们就越应该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1、鼓励孩子自己走

首先,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感受。

“走了那么多路,你很累了是不是?妈妈也觉得很累呢。

接着,我们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能量,让他开心地自己走。

我们可以学小兔子蹦蹦跳跳走,学大象跺着脚走。也可以玩个比赛,看谁先跑到前面那棵大树。

我们还可以休息一下再走,或者和孩子商量,抱一段路,走一段路。

总之让孩子明白两点。

第一,他是很棒的,可以自己走很远的路。

第二,他很累,妈妈也很累,所以大家应该互相照顾,而不是只考虑他一个人的感受。

2、多谈论他人的感受

除了解决当下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两个办法,来促进孩子尽早地“去中心化”,让他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同理心。

一个办法是,经常谈论、猜测别人的感受。这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有效办法之一哦。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陪孩子看他小时候的照片,请他说一说,照片里的他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

陪孩子外出时,我们可以一起观察别人的表情和动作,猜测对方现在是什么心情,可能遇到了什么事。

平时陪孩子看动画片、电影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把声音关掉几分钟,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猜测他们的情绪、感受、对话等。

3、多玩假装游戏

另一个办法,就是多鼓励孩子玩假装游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家家”。

假装游戏有非常多的益处。首先,孩子在扮演某个角色时,需要努力去猜测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扮演医生,就要沉着冷静;扮演打针的小朋友,就要装出勇敢或害怕的样子。

其次,假装游戏中有很多假装的成分。像是用积木来代替面包、城堡,这可以发展孩子的符号功能和抽象思维

最后,假装游戏一般都是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

这个过程中大家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和小伙伴沟通合作,还要一起解决问题,所以能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今天小样妈借助皮亚杰老先生的理论,带大家走进孩子的内心去转了一转。

希望爸爸妈妈能对孩子那些有点笨、有点自私的行为多一点理解,别再错怪他们了。

欢迎关注“妈妈没时间”公众号,戳这里

回复“专注力、数字01、过年”等关键词,获取免费早教素材。

相关文章

  • 还在怪孩子自私、固执?心理学家说,你很可能错怪他了

    前几天,我和老公带着小样外出吃饭,看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在我们旁边那一桌,是两对年轻的夫妻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吃饭...

  • 穿堂风续编

    真相大白之后,别人都不再排斥橡树了,孩子们都让橡树去草棚玩。那些错怪它的人都对他说:“对不起,我不该错怪你,不知道...

  • 奇怪 奇怪 难怪 难怪 不怪 不怪 见怪 见怪 古怪 古怪 责怪 责怪 嗔怪 嗔怪 骇怪 骇怪 逞怪 逞怪 错怪 错怪

  • 也许你错怪他了

    正确吃燕窝的方法[嘿哈] ❶早晚空腹、每天吃、或者隔天吃,不用太多,几口足够 ❷通常1到3个月后,你会发现...

  • 孩子,妈妈错怪你了

    最近几日,女儿放学总是拖拖拉拉,半天进不入了写作业状态,我看着她磨磨唧唧的样子,非常生气,强忍着怒火,叨叨个没完。...

  • 006是什么迷惑了你的心智

    01、你还在跟着直觉走吗? 孩子犯了错误,就开始批评。后来全面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就发现自己错怪孩子了。 为什么老...

  • 老人变坏有多可怕

    你知道有的老人为何固执恶劣如灭绝师太吗? 因为他自私, 自私到连自己的老伴和孩子会伤害。 一切只看自己心情,一切只...

  • 小说|乡村爱情故事〔15〕

    原创:美人鱼99 李母说:“我看你能得不轻,老东西,算是我错怪你了。” 李父说:“你就是错怪我了,还笑哩。” 李母...

  • 土登翁修堪布:你说他自私,他说你自私,到底谁自私?

    你怎么这么自私 这是人们在激烈争吵到一定阶段 自然而然给对方的盖棺定论 而极为讽刺的是 对方也会好巧不巧的补上一刀...

  • 错怪

    纵然相思入骨 我亦不与你道 你的温柔 让人欢喜 留人逃亡 是我的错 怪你温柔 错怪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在怪孩子自私、固执?心理学家说,你很可能错怪他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mc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