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0/50《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30/50《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作者: 苏磊CHIVA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07:19 被阅读0次

对新东方的创始人,产生了一些兴趣,那就趁热打铁,看看他的一本书,里面包含哪些值得借鉴的信息。

俞敏洪的书

1《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2《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3《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等。

包括他的演讲,总能你给人激励,给人力量。

俞敏洪给本书的定位是:

这里没有高深的知识,只有场景和故事。通过场景还原,总结经验教训,坦诚地讲述曾遇到的问题,帮助跟当初的我一样的创业者、年轻朋友,回避掉一些坑,让他们尽可能获得一些参考,哪怕一点点。全面系统了解了新东方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初出茅庐到试水江湖,一路顺风顺水,发展壮大。

经历创业维艰、风云变幻,合伙人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俞敏洪被挤出董事会等是是非非,最终俞敏洪重回董事会,大刀阔斧进行改制,与国际接轨,把新东方带向国际,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

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现实总比电影更精彩。

俞敏洪的自我剖析:

从大学老师到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我的点滴成长、我的个性如何成全和阻碍了新东方的发展、新东方的人为何有创业基因等等。

俞敏洪说,做人做事的核心要素有很多最重要的:

第一个是诚信,

第二个是坦诚,

第三个是信任。

降低做事的成本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诚信、坦诚和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你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把精力、时间和资源用在你的事业和人生中最重要的地方,而不是把精力耗费在无聊的信息上。

关键脉络:

1.好的平台很重要。

俞敏洪的新东方和北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没有北大这个平台,新东方可能也就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培训机构。

北大教师的身份,为新东方的初期创办带来很多便利也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北大学生的身份,使得他拥有一大批特别牛的同学,这些同学的加入是新东方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

平台带来的优势就不再赘言了。

考虑到这些,就会感到俞老师复读两次高考三次进北大是多么赚的一件事情。

能上名校还是一定要拼尽全力上名校,她带给一个人的决不只是学位学历而已。

2.顺势而为

历史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

这一点在新东方的成立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改革开放,出国热逐渐兴起,先从北京等名校的本科生开始,逐渐蔓延到各地的本科生,到各地的中小学生,而出国考试就催生了对英语培训的需求。新东方就是伴随着出国热的兴起,紧跟国内学生的需求,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启示我们的创业者要观察大势、感知大势,进而做到顺势而为,这样创业成功机会才更多,发展壮大的可能才更大。

3.格局要大

做格局特别大的人。

乐于吃亏,因为俞老师读大学期间给全宿舍同学打水,他的同学感到他是一个可信赖、可共事的人,于是有了徐小平、王强、包凡一等同学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和工作回国加入新东方;

他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人,在新东方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把高管的家族成员清除出来,他先从自身开刀,先清除自己的家庭成员,做到这点实属不易;

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书中介绍自己爱喝酒,爱交天下好友;

他是一个低姿态的人,这体现在文章中的字里行间,体现在他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有句话叫做,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里讲的不是说让人不注意细节,而是说,要有大格局,不能斤斤计较,不能工于心计,不能精于算计......

4  要广交朋友

结交朋友,团结给俞老师事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助力,因为真正的朋友多,关键时刻,有能人加入帮助新东方发展,危急时刻,有强人伸出援手救新东方于危难之中。

比如,新东方发展早期,俞老师各路好友的陆续加入,新东方遭遇浑水攻击时,各路大佬果断出手购买新东方股票,帮其度过危机。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不仅读俞敏洪老师的书,读洛克菲勒等人的自传也都有这样一个深切的体会: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广交朋友,交真正的朋友,广结善缘,多帮助别人,助人者必自助之。

5.要坚持原则

书中,新东方遭遇浑水公司攻击一节让人感到惊心动魄,最终新东方能够抵御住攻击,说到底还是自己行的端、做的正,是坚持不做假账的原则救了新东方。试想,如果新东方也在财务上动手脚,或许经浑水公司一攻击,就会一蹶不振,股票也可能就成了仙股。不止不做假账,完全不做假,应该成为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必须坚守的原则。2008年,奶业巨头三鹿倒于三聚氰胺,2018年,疫苗巨头长生公司倒于疫苗造假,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对个人而言,不抽、不嫖、不赌应该成为必须坚持的原则,多少明星大咖倒在这些上面,因为嫖、赌、抽,落得个妻离子散、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6.不怕挫折

这个有点老生长谈,但是,在俞老师身上,更加理解挫折的之于一个人的意义。有这么一个人,高考考了三年才上了大学,大学因为肺结核休学了一年,当了大学老师因为办培训班被学校给了处分最后工作也丢了,实在没办法出去自己办培训班,挣点钱被人盯上遭遇抢劫命悬一线,一番千辛万苦总算事业小成结果又被合伙人联合弹劾了……不用说,你都知道这说的是俞敏洪,只看这些你是否感觉这人太失败了吧,怎么遭受这么多苦难和挫折啊。但是,正是这些挫折让俞老师在绝望中走向了希望,从崩溃的边缘把自己拉回来继续前行,这才有了今天的新东方。

何帆的《变量》一书中说,

“历史从来都是在势能凝聚处出现转折。

”我想,对于个人而言,人生从来都是在苦难处出现转折,从这里走向辉煌。

所以,挫折不可怕,苦难是财富,关键是自己要有韧性,要有弹性,要有奋起的意愿和信心。

作者:自由的波涛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fbab727f6ab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做事情必须要正,必须做好的,违法乱纪的事情绝对不做。


即在面对诱惑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而新东方的一路发展也让我看到一个企业从一个点开始做(比如新东方以出国留学考试培训起家),在这个点上做精做强,把公司的品牌做得有一定影响力了之后再慢慢拓展业务边界,在已有的业务基础上拓展出新的连续性或者非连续性业务,不断完善整个公司的业务体系和壮大公司发展规模,使公司的产品具有更大的受众市场。

开启一项新业务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书中提到的一项业务的展开,必须要符合两条商业逻辑。

第一条就是,你进入的市场一定是有前景、有发展的市场,得有商业模式。

不管现在有没有,但至少你能发掘出来,而且一旦发掘出来人们就离不开它的这样一项业务,你才能去做。

第二条就是,有市场前景的商业必须要靠真正的人才才能做起来。

寻找业务拓展和发展的机会,不但要在目标人群上进行延伸,在产品上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迭代。

新的项目和领域必须有足够大的市场。

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业务发展经验和借鉴。 

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的位置、利益分配也是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是最主要因素,内部人员因为各种利益问题不和的话就无法很好的配合在一起共事,把事业做大,那公司的发展就没有根基。

组织结构决定了一个公司的发展规模。

所以,一个公司良性健康的发展是跟多方面的因素相关的。

书中作者以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来研究适合的业务方向也是我觉得学习的地方,而找寻消费者的需求一定要透过其表面的需求找到其深层次的需求,或者帮消费者找到他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的真正需求,这也正是商业的本质。

而企业要做的是清楚定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产品,并通过不断打磨这样的核心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新东方这样的教育公司来说,真正优质的教学产品,才是公司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在公司的利益和个人利益想冲突的时候,能够比较大气的不计个人利益的得失,从大局出发,顾全公司的整体利益。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

只求发展,不求私利。而只有不求私利,才能得到私利。

因为如果太过于计较私利,到最后把公司做垮了,吃亏的其实还是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做出一些小肚鸡肠的事情,就是因为对大局、自己的大利以及共同利益没有想清楚。

危机事件的出现。

既是“危”,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机”,关键看你山不善于发现和利用这隐藏在其背后的机会。

所以,也许在人生某个阶段出现的一个在本阶段看来是个很不好的事情,但回过头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个事情让以后的人生有了大不同,出现了新的转机。

You will never know the true meaning of something until it becomes a memory.  

关于个人的发展方面的思想,产生了许多共鸣。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人生任何阶段都是有进步空间的,你不努力,就没有未来。

他也在创办新东方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当时因为顾全大局被公司退出CEO位置,俞敏洪还是坚持去学习,从《公司法》到大量的企业管理书籍(德鲁克的书,稻盛和夫的书),又读了大量和上市公司法律法规相关的书。

充分利用那两年时间,自学了半个MBA。等到他再次回到董事长和总裁的位置上时,心里已经大致明白董事长和总裁应该怎么去做,公司组织架构应该怎么搭建,董事会和股东会的权力分界是什么,以及董事会和下面的总裁办公室权力分界又是什么。

我想这样的阶段也是他自己所说的退下来,或者是说以退为进的阶段吧。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时不时地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给自己留有足够的余地,或者站在更高处、更远处、更广阔的境地来看待自己和企业的成长。通过这种后退,我们能够让自己的生命、思想和发展变化更加广阔。

他把人生的发展一条奔腾向前、逆流向上的河流。

如果我们更愿意去学习,更愿意去自我驱动,更愿意去交有意义的朋友,那所有这些东西就像点点滴滴的水汇聚到你的生命之流中,让你到最后能够变得越来越开阔。

没有人的生活可以是一劳永逸的,想要待在舒适圈里过一成不变的生活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呀。

与其被生活推着走,还不如一开始就做生活的主人,决定自己想要走的方向,奋勇向前。


这本书可以当成名人传记来看,体验别人的失败和成功,为自己开阔眼界和胸怀。

新东方,不仅仅想到英语培训,还有一种励志的情怀。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就是新东方提出的口号。

俞敏洪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中间历经重重困难,解决了很多常人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靠得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一种奋斗拼搏的精神。

这样的精神几乎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要素,听起来很高大上,从哪里汲取?

其实就是一种能吃苦的精神。“

从艰苦条件中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实更强。

书中写道,有一次俞敏洪跟着团队到戈壁徒步,三天走120公里。有些人脚上起了泡,无数次想放弃,但俞敏洪没有感觉到累。

“可能这是因为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累,所以这种耐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依然在我们身上。” 的确如此,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过的人,在后期的人生发展中更有韧劲,更有持久发展力。

看了很多名人传记,长大后抗挫折能力强的,小时候都受过身体上的磨练(非心灵上的)。

徒步、爬山、体育运动、家务劳动,在累到筋疲力尽仍然坚持下来超越自己的那种记忆,不但会印入肌肉,还会刻骨铭心到灵魂,成为长大后面对困境的力量源泉。


功都是有据可依,做事业的方法和思维方式都很科学,值得我们学习。

001

核心业务和人员配置

创始人一定要精通核心业务,如果创始人自己有短板,不能掌握核心业务,那么一定要重视核心业务的人员配置。

俞敏洪当时的GRE数学老师,一人挑大梁所以造成后面的造反。

如果是我自己不擅长的核心业务,一定使用互相制衡的人员配置和合理利益分配管理。

002

要成功就得死磕

在俞敏洪办理办学许可证过程中,他坚持不懈地往教育局和人才中心跑,死磕3年精神让我很佩服。

过去自己有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很消极地干着急、抱怨、不知所措,而没有过去经历过艰苦奋斗的老一辈创业者们的死磕精神,也是积极解决问题乐观精神。

003

饥饿营销&品牌打造

虽然新东方不是有意而为之的饥饿营销,但是俞敏洪没有名师不开班,学生报名限额。无形中也是一种良好口碑的品牌打造。让更多学生为之疯狂,连夜排队报名。

坚持核心业务的质量,保证教学质量和明星老师的打造,这应该就是新东方的“秘密”,远远碾压其他培训机构的护城河。

5月25日读书笔记004 演讲能力很重要俞敏洪从一开始的英语培训老师,做出口碑后,开始进行大规模发展需要招生,就使用了演讲技巧和能力,让新东方的招生有了自己的模式,且效果非常好。

后面新东方许多老师都练就了演讲能力,也延伸除了许多励志演讲方面的市场。

猫叔也说过“互联网时代,写作和演讲是必不可少的利器。”

包括我在内的中国绝大部分人都偏不善于表现自己,尤其是在大众面前演讲,很少能信手拈来。

但是现在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要学会推销自己,因为一切的产品和服务推销是否成功的前提,是能不能先将自己推销出去。

所以锻炼演讲能力是必不可少。

能说清楚,主要原因是能想清楚,锻炼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写作。

所以坚持读书和写作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005用人就要用最贵的,最顶级的,最厉害的书中讲到新东方聘请上市CFO,俞敏洪请了三个里面最贵的最厉害的那位。后来发现为新东方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且少去后面的许多麻烦。

吴军在《见识》里也提到Google公司招聘的原则也是选用最好最贵的,也就是为公司节省的最好方式。目前在我实践中还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个理论,毕竟现实有困难。

006   

学到老活到老,读书很重要。

俞敏洪在遇到公司管理结构内部最困难的阶段,也是被退出董事会两年内,读了许多公司法和管理方面书籍,到后来为他再次回到董事长岗位上提供了许多理论和知识基础。

还有当他读大学期间生病休学一年里,也是坚持读了两三百本书,背了2万个英语单词,才有后来的他。

我研究的许多大牛古典、李笑来、罗振宇、樊登、猫叔,没有一位大牛不喜欢读书的,而且每年的读书量几乎都是50本以上。

007

历练个性

俞敏洪:“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好有坏,但有些问题,不愿意面对想办法面对,就会永远存在也解决不了,到最后甚至会发酵,会越来越麻烦。”

个性影响我们行为和决策,根本来自于我们大脑中的固定思维。

所以需要历练个性中不好的一面,一定是要不断提升认知,打破原有错误认知。我自己个性中最大弊病就是“急性子”,

所以过去经常犯些说话做事“不过脑”。开始还坚持认为“急性子”做事效率高,实际只是动作快,效率并不高。时间长了养成了不深度思考的习惯,所以“深度思考”是我今年的历练和修正唯一个目标。

总结:《我曾走在崩溃边缘》是一本叙述新东方的发展史和俞敏洪的个人成长心里路程。因为主要是故事载体,再加上俞老师是个有情怀的人文企业家,所以书中讲到的是他个人的感悟、情怀和总结。读起来轻松,故事令人敬佩。如果合上书,令我印象最深刻学到的最有用的就是“任何公司想要最大,绝对不是靠营销,重点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良心教学)”。

相关文章

  • 30/50《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对新东方的创始人,产生了一些兴趣,那就趁热打铁,看看他的一本书,里面包含哪些值得借鉴的信息。 俞敏洪的书 1《在绝...

  • 《我曾走在崩溃边缘》

    1、与其去招募好的老师不如培养自己的老师 最开始知道这种模式是在剽悍江湖,当时很多老师和管理人员都是从社群中筛选出...

  • 《我曾走在崩溃边缘》

    作者俞敏洪,很早就加入书架了,今天考完了。 这是很好的一本书,最近喜欢上人物传记,这本书讲了俞老师的毕业到创业阶段...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的一本书。书中讲述了新东方的创业发展之路,如何从0到1,再从1到N...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俞敏洪,高考励志的故事还流淌在我的心中;两年高考名落孙山,在第三年的高考的时候一飞冲天考上中国的顶级学府北京...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1.与其寻找优秀,不如培养优秀 俞洪敏在初期就发现了优秀师资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自己培养人才,并且在过程中出发现人...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这是一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 我会看这本书是因为“崩溃”这两个字让...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时间的乘客,你好,欢迎乘坐49路末班车,这是你的车票请收好。 车牌号:49路末班车 车票号:H20220429 车...

  •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俞老师说: 我觉得做人做事 最核心要素有很多 比如善良、与人为善 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 这些都是很好的 但不管做企...

  • 读书:《我曾走在崩溃边缘》

    之前在一个up主那里看推荐书,然后就看到了这本书,讲的是俞敏洪创业新东方的故事,我还没有读完,仅仅读到余老师刚找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50《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qa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