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会有窍门。这些窍门或者说秘诀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养在个人。这里强调 的是个人的练习,但也强调 了师傅的领进门的作用,有些行业里的一些窍门被行家师傅指点一二,就会胜过个人摸索多年。但唯独写作这项技能只能通过个人不断的写才能掌握。
至于写作的作用就不多说了,往大了说,古人说:文官提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往小了说,写作是现在人表达的一种基本技能,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的。
如果说把写作称为一项技能的话,这项技能是没有办法通过老师传授所得的,充其量不过老师的指指点点,关键还是靠自己不断其烦的写、写、写。其实也不能否定师傅的作用,这最有效的师傅就是古今中外浩如云烟的名著,从阅读里面吸取营养。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忽视的,但前提依然是你要不间断的写,否则仅凭阅读是不够的,不去动笔写,你就是读再多的文章也不一定会写。阅读最有效的是精读,或者干脆说是背诵。比如苏洵的《六国论》唯有熟读或背诵方能深切地感受到文章气势的宏伟、文脉的连贯、词语的精炼,更对其论点的鲜明、论据的充分、论证的逻辑性有深刻的理解。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这些语言背得像沾在嘴上似的,让人感觉气势非常宏伟,语言非常流畅,仅凭三寸之舌胜似那百万雄兵。
所以说,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经典书读一百遍。
古人云,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又云,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是强调的阅读的作用,
但仅凭阅读远远不够。写作和游泳一样,你光站在岸上学习游泳理论,观看别人游泳,想下到水里就会游泳那远远不行的,不喝几口水,就不可能学会游泳。写作也是这样,不管你读的书再多,你不去写,不在写作中练习写作,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作家学问并不是很高,却能写出好文章的秘诀。只有通过不断写作,才到做到心手一致,让自己手中的笔或者说手中的键盘服从自己的大脑,大脑想到哪里,手就能快速地作出条件反射,机械地写或打打到哪里,将自己的意识转换成文字。要做到脑中所想即手中所书,必须经过大量写作练习不可,除此之外,别无它法。其他行业可能都有捷径可走,唯独写作没有捷径可走,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有捷径可走,那一定是骗人的。
我们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总是喜欢把写作说得非常神秘,过多的强调天才天赋的因素,这点与西方文化不同,西方人则是把个人因素放在最前面,强调个人的后天努力,强调个人奋斗,也没有把写作说得那么神秘。如果你看中国作家的书,有些人就喜欢炫耀天赋,把写作说成是天才。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些人才华四溢,有天才的成分,只是我们大多数人缺少天赋,我们所做的只有努力加刻苦。这也是本人看了很多中西方的书,研究之所得。
我在这里提起这件事,是强调我们不要过多的强调天才,被有些人把写作说得非常玄乎所吓倒。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那些天赋很高的人,也往往都是勤奋的人。天才和勤奋是孪生兄弟,在排行中,勤奋是老大,这是老二,也就是说,勤奋可以离开天才而独立存在,天才不能离开勤奋独立存在,天才离开勤奋,就会荒废。
其实,有成就的人和平庸的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天才,而是做到和做不到,能不能耐得住寂寞,能不能排除干扰,抵制诱惑,集中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的天赋往往蕴藏在兴趣之中。你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或者说你的兴趣在哪里?你本人的天赋往往就蕴藏在那里。
好了,我们现在知道了写作的秘诀是写作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写了。每天不管写什么,写所见所闻所思所得,花鸟鱼虫,地火水风,只管写下来。先不计写得好坏,只管写写写。要做到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思路清晰,文脉连贯,语言流畅,用词准确简炼,就可以了。当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出现错别字,那会给人一种不负责任马虎随意的印象。
下一篇随笔我想写写《写得好的秘诀是一一》,欢迎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关注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