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读人5:卫宣公

作者: 白发渔樵江渚 | 来源:发表于2016-12-04 21:07 被阅读96次

目录        下一篇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伐郑,战于繻葛,周王的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从此周王颜面尽失。史家说这就是春秋的开始。

繻葛之战,图片来自网络

这场划时代的繻葛战役中,集中了当时的一批明星——王和诸侯们纷纷登场,祭仲高渠弥这类小人物也开启了自己的舞台,号称春秋第一小霸的郑庄公用繻葛之战重新解释了王与诸侯的关系方式是可以多元的。本文中小白准备说的是应周桓王要求出兵的卫国,卫国国君也是一线明星——大名鼎鼎的卫宣公。

卫宣公,姬姓,卫氏,名晋。西周初年大贤卫康叔之后,卫庄公之子。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700年。

卫宣公太有名了,还有宣姜。

出名的原因大概是《诗经》里的那首《国风·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绯闻是网红之道。后来的卫宣公姬晋同学早年当过质子,可见他爹并不爱他,早年也没人知道他,甚至连他哪年哪月出生都查无可考。但他自从和后娘夷姜私通并生下公子伋还立母子为后为太子,他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至于他和宣姜的事情,那点击率放今天就可以破亿,完全晋升到了凤姐级别。

然而一生丑闻缠身的姬晋却谥为“宣”。

谥法曰: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总体来说,这似乎个美谥(似乎,恩,似乎!),12个解释,除了“施而不成,施而不秘”这两个,都好得不得了了。

先说“施而不成”和“施而不秘”。这两个解是什么意思?大概意思是,做事情之前就跟别人说、最后做不成该事情,做事情而没有很好保密、让人知道了本不该让人知道的事而损害了其他人的行为,……。其实说到“宣”这个谥号,我脑子里转了一大群“宣”家明星。而特别符合这两个判词的是今年热闹了一阵子的芈月,她死后谥号叫“宣太后”。这个“宣”的潜台词很有狡黠幽默色彩,暗指其一生之最大“秘迹”污点:淫乱、不伦。电视里把她和义渠王的故事描绘得荡气回肠,而事实是她用美人计灭了人家。至于“淫乱”与“不伦”在汉代前还没有法理约束,无论是对男还是对女,所以春秋战国这种事非常多,简直是淫乱时代。卫宣公既偷过小妈,又抢过儿媳妇,简直是三代通吃,就这样也就算了,夏姬的事儿那些男人们都是为了玩玩没一个认真的,所以除了胡说八道的陈灵公外都没人嘲笑,反正有夏姬这个女人顶罪。可卫宣公脑子糊涂竟然还立后,国母问题如此轻率,一个“宣”字就似乎(恩,似乎,因为唐朝有一个同例却还是女人顶罪…)完全符合对他的评价。

总之,卫宣公荒唐,简直是集荒唐之大成,他得谥“宣”取的恰恰就是两个不好的解释。

但是史家还有另一个解释。

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的“宣”王“宣”帝们:汉宣帝、晋宣帝(司马懿)、北齐文宣帝、陈宣帝、北周宣帝、唐宣宗、金宣宗 、明宣宗 、清宣宗(道光) ……

从总体看,很多来路不正:汉宣帝是外藩入主、晋宣帝尽人皆知是篡位、陈宣帝也是,北周宣帝是荒淫的典范——哎呀呀看我这凌乱的眼神(´இ皿இ`——所以,宣在名义上是褒谥,实质上,名声并不好。

当然这不是说卫宣公来路不正——但他真的不是第一继承人。卫宣公之所以继位是因为他的两个兄弟在火拼中死掉了。要说嫡长子,卫桓公才是。卫桓公死的时候姬晋同学还在邢国做人质呢,虽然没电视里芈月他们那么惨,但这说明王位争夺战暂时也没他什么事儿,直到卫前废公也死了,才轮到姬晋小同学。——这故事是不是很励志?是不是?

所以,“宣”和后来的很多王或者帝一样,暗指卫宣公不是正统。(啊~~卫湖的水,我的泪~~~~~)

小白觉得意犹未尽,因为“宣”还有一个解释:力施四方。什么意思呢?史载,卫宣公在位时,屡与郑、郕等国发生战争。战争原因有各种各样,但大体是因为镐京一片都被犬戎尽占,平王东迁必然在洛邑附近圈地,原来根据地在西周邻居的西部好基友郑国也来圈。——圈地运动波及的国家就包括卫国和郕国等国。比较倒霉的是,当年郑国的老大是一代枭雄号称春秋第一小霸的郑庄公,所以卫打不过郑国(其实打败的也不是卫国而是跟着卫国的小弟燕国),但郕国想偷袭卫国却失败了。当然对卫宣公来说,打得最郁闷的是繻葛之战,因为卫国跟着周王不仅战败了,而且,郑庄公的突破口就是他卫国所在的右军。当然一来二去,卫宣公为了卫国的生存,和郑国罢兵,后来成郑国小弟,继续东征西讨,攻打盟邑、向邑,还和鲁国打,简直是春秋版失地王约翰。

原来,“宣”的意思是好战而无功!

春秋时期形势图,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小白还是有疑问,因为按谥号习惯,取意第一个解释最多,为什么卫宣公就一定要例外?正巧简友漪禾渡江前两天写了卫宣公和宣姜的风流韵事,结尾处的结论给小白开了开脑洞:

邶鄘卫三地的百姓,以自己是殷商正统自居,和统治者天生不对付。
只要看不顺眼,他们真是什么话都敢说。这首诗(小白按:指的是那首《邶风·新台》)就是卫国老百姓看不下当权者的言行,私下议论传布形成的歌谣。

既然卫的老百姓与姬家天生不对付,难道卫宣公真的有值得“宣”的事迹却被渲染了的丑事掩盖了?

历史没有告诉我们。

但历史是有主观因素的选择是一定的。包括《左传》的价值取向带来的可能的史料取舍。

相关文章

  • 谥号读人5:卫宣公

    目录 下一篇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伐郑,战于繻葛,周王的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从此周王颜面尽失。史家...

  • 谥号读人6:卫懿公

    目录 下一篇 姬赤同学爱鹤,为中华民族贡献了一些成语——“爱鹤失众”、“老鹤乘轩”,然而他竟然得到了“懿”这个谥...

  • 老师,您还是回去教书育人吧,报仇这事儿,还是算了吧

    卫宣公十九年(公元前700年),卫宣公去世,太子朔继位,史称卫惠公。但是卫惠公的老师却满心的仇恨。 卫惠公就是那个...

  • 春秋往事011 州吁弑君

    卫武公之后,卫庄公继位。 卫庄公早先从齐国娶了个媳妇,齐国姜姓,卫庄公谥号为庄,所以这个媳妇就叫庄姜。 庄姜的来头...

  • 历代帝王给孔子的封号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宣尼”是谥号,“公”是“上公”爵位。“太师、太傅、...

  • 《国风.邺风.新台》

    这首诗讽刺卫宣公筑新台强占儿媳的丑事。卫宣公和他的后母夷姜私通,生子伋。伋成年迎娶齐女,卫宣公听说儿媳美貌,便在河...

  • 春秋第一厚实人

    急子,卫宣公与其父庄公之妾名夷姜者私通所生之子,性格温和。 没想到一个老实人,遇到一个不老实的老子:卫宣公。这个卫...

  • 七律•诗经夜读之《鄘风•君子偕老》

    小序:这是讽刺卫宣公夫人宣姜之外在美而德行实丑之态的诗歌。宣姜本是卫宣公之子伋的未婚妻,不幸被宣公霸占,后来...

  • 第90篇 卫文公

    【读史日历】(第90篇 卫文公) 卫文公,姬姓,卫氏,初名辟疆,后改名毁,卫宣公之孙,卫昭伯(昭伯顽)之子,卫...

  • 宣姜:三次婚约,身不由己,却背上千年的骂名

    宣姜:春秋时期齐僖公之女,卫宣公的夫人。 有绝色容颜,与卫国公子伋订有婚约,却阴差阳错成了公公卫宣公的新妇,生子公...

网友评论

  • 一溪风月:宣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意思!
  • 漪禾渡江:竟然看到了自已!这篇文章写得很出彩!
  • 周洪健:知道历史为什么是小众?从诗经写到道光,没有点历史知识很难看懂啊!春秋与战国的历史不熟,不过这一篇我感觉是最好的。

本文标题:谥号读人5:卫宣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bc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