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期间,网络流传着一个一对父女分别的故事,引起了网民的共鸣:“爸爸你在城里打工,一天赚多少钱?”“大概200多块吧。”“这是我所有的压岁钱,一共213块5毛钱,全部给你。爸爸,再陪我一天好不好?”听到女儿的这句话,父亲迅间泪如雨下。春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但对于外出务工者来说,短暂的团聚后,就是离别。春节过后,一组组农民工返城的照片刷爆了微博、微信朋友圈:村道边、站台上、火车旁,孩子的泪水、爸妈的叮咛、亲人的拥抱等一幕幕的离别情景,充满了伤感与不舍。车站里,小女孩紧搂着妈妈大哭,说不要新衣服,只要妈妈留下;低矮的瓦房内,儿子儿媳妇在家住了几天又走,爷孙重回留守生活,老人抹泪,孩子无言……
据统计,我国流动人口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44亿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从0.53万亿元增加到82.71万亿元。人口流动对改革开放40年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0%一30%。这些繁荣的数字,却是以千百万家庭牺牲的温暖和亲人的离别为代价的,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来说,这个代价太大了。孩子用压岁钱来"买"父亲的陪伴,这是孩子对父爱的渴望与呼唤。留守儿童更成了社会的一大顽疾。儿童成长需要陪伴与呵护,老人也需要亲人照顾。可是,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他(她)们远离家乡,奔赴各地务工,父母子女却留在农村,农民工一头连着远方,一头连着故乡,离别之痛人令人感伤。他们外出务工却正是为了家庭的幸福,带着希望奔赴远方。事实却是钱"有了",幸福却飘渺无依。女孩用压岁钱"买父爱"不正是农民工的无奈与辛酸吗?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悲哀!中国在崛起,农民工的问题该如何来解决?答案只有一个: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消除附加在城乡户口上的公共服务差别。另外,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农民们在家乡创业,就业。相信未来中国乡村的离愁别绪会大大减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