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公平……海陆丰农民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红二区】

【公平……海陆丰农民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红二区】

作者: a42671adb8f9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5:40 被阅读3416次

   

搜集整理撰写/钟瑞意

        公平,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区域,由于地处海丰县的北部山区,革命前辈和无数仁人志士搞革命活动,为躲避白色恐怖和国民党的围剿,当时公平、黄羌、西坑、平东都属于二区,这些人活跃于公平、黄羌、西坑和平东一带,如有敌人围捕,随时进入山区大山密林当中。大革命时期和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公平作为二区的总部,是二区的重要活动据点及联络点。涌现了很多革命先驱,也培养了一大批革命者,为了革命的胜利,牺牲了众多的革命先辈。

       杨其珊,生于1871年,原系陆河县新田圩人氏,少时随父母移居海丰县黄羌大湖村务农,精学拳术。1922年加入彭湃创建的农会组织,是农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当选为副会长,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委员,后为广东农会执行委员兼理财政。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被选举为中央委员。海陆丰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府,任政府委员。1929年冬,领导地方武装配合红军四十九团作战,屡胜敌军。1930年冬,海陆紫三县苏维埃政府在激石溪成立,杨其珊任主席团成员。

       1933年5月,国民党军队向“苏区”发起猛烈进攻,遂率领队伍退至深山伺机发展壮大。由于粮食中断,又身染疾病,仍坚持斗争,1933年9月26日下午,在与警卫员到激石溪高岗村附近活动时,因叛徒告密,壮烈牺牲,终年62岁。

       杨其珊同志牺牲后,遂葬于激石溪一带,解放后骨骸移葬海丰县公平波涛岭,1989年因波涛岭土地开发平整,迁葬于现海丰县公平中学后面赤岭,1994年在公平中学山后岭巅建立了杨其珊烈士纪念碑,成为公平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万清味,公平平岗约赤岗村人,1873年出生。万姓自清顺治时从五华迁徙至赤岗村。万清味在海丰县城等地有商铺13间,在本村建有榨油厂,村旁的河边建一间壳灰厂,河边则是船运队,家业鼎盛,在公平、海城一带享有盛誉。在彭湃同志的鼓励下,支持海陆丰农民运动,协助彭湃同志在公平进行农运工作,在彭湃同志的领导下,公平成立了二区苏维埃政权和农会组织,并担任公平区农会会长,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万清味代理海丰县长职务。海陆丰武装斗争失败后,万清味跟随彭湃到普宁大南山坚持武装斗争,彭湃前往上海党中央工作时安排万清味回海丰和公平组织农会骨干力量上山打游击进行武装斗争,在一次从山上回乡下补充物资时被叛徒出卖在公平黄旗岭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当时万清味在海丰商界威望非常高,海城、公平很多商都要出资担保万清味,国民党反动派要万清味脱离共产党,但万清味至死不渝,誓死不屈,最后在海城老车头八角松被杀害,万清味所有的财产被烧毁和掠夺。万清味的两个儿子英文、英团在万清味牺牲后也参加了游击队。赤岗民众在万清味的精神鼓舞下,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的势力,一如既往支持革命,当年彭湃同志爱人蔡素萍怀孕,周凤老人带着蔡素萍躲藏在赤岗生下彭洪,由万关娘的夫人等接生,并经赤岗群众的悉心照顾和竭力保护,躲过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民团的围捕,在一次国民党和民团半夜围捕时蔡素萍被捕后,万姓族人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将彭洪抱还周凤老人。1947年,万清味的三儿子万英德继承其父遗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是平岗乡第一任乡长。

        彭湃烈士母亲周凤,女,出生于1871年海丰县公平圩下军田村一户贫苦农户。周凤5岁时,由于家境贫寒,卖到公平圩一富绅黄时宣家为女,遂名为细妹。因黄时宣独生一女巧妹出嫁海城幼石街马本劳,黄时宣见细妹乖巧聪慧敏,在7 一8岁时送入公平布街“养中”私塾学堂读书,在米街与布街的交叉路口,解放初期既闻房屋产权人黄绵熙自拆为路道,使米街旷町成为开阔地,即现公平镇布街原黄佛良家门前那块空地,现已搭建了简易铁皮屋。

        周凤在18岁时,嫁与海城殷户彭辛作妾,生育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彭湃为周凤次子。1906年彭辛及正房夫人先后病逝,周凤独力抚养彭辛所有的十几个孩子,在彭湃搞农民运动成立农会时,周凤从阻止到鼎力支持,在彭湃牺牲后,仍坚持革命信念,为中国共产党做地下联络工作,在澳门和香港先后两次被捕获营救。

        1949年全国解放,周凤作为海丰县代表,1951年国庆节前夕,随南方老革命根据地代表团参加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庆典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宋庆龄、聂荣臻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一起照相。

      “四清运动”和“文革”时,周凤遭受迫害,被污为“反动地主婆”。在彭述遗孀杨华上京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后,由周总理办公厅下令广州军区营救周凤接到广州医疗,于1973年逝世,享年102岁,骨灰以后安放在海丰县烈士陵园。

        林潭吉,公平彩楼塘(口读为柴头塘)人氏,家境贫困,1922年彭湃同志到二区动员组织建立农会时,任公平农会会长,并在1925年担任二区农会赤卫队长。林潭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海丰县第一届工农大会上被选为海丰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会委员,1928年起任公平区委书记,后来任海丰县委委员,海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团委员,东江特委委员等职务,1933年在与国民党围剿部队战斗时被警卫员杀害。

        公平青湖,是二区中公平第一个建立村农会组织的乡村,也是海丰和公平农会最活跃的地方,全村大多数村民都参加了农会,声援彭湃同志的农民运动和起义,很多农会会员由此参加到游击队和正规部队。村第一任农会会长黄清云,1929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在公平磁窑村枪杀一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青湖农会组织中就有48人,在海陆丰农民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牺牲的有黄滚,黄镒(黄起堆),黄声(黄潭月),黄潭桑(黄起为),黄尔(黄起恒),黄鑫(黄起挑),黄林松,黄林兴,陈陆,陈清云,陈桂零,黄潭木,黄园,孙潭金,黄泗德,黄伦,陈桂营,黄伍(黄起沃),黄文英,黄切,颜坤等等烈士。

       根据公平镇志记载,二区农会1923年成立挂牌时在公平高小召开成立大会,时任二区农会总会长为李覃吉,李覃吉系公平乌塗沟人,李潭吉被国民党抓捕后,对国民党的严讯逼供和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国民党为此将他灌臭水沟水,但李潭吉至死不渝,死不开口暴露党组织和其他同志,最终被国民党活埋。经多方了解,当时公平高小就在公平盐街,即现在的盐街小学校靠近西北一侧,高小学校设三年级至六年级,学校只有几栋瓦房。当年二区农会筹备成立前也曾在原黄江河边公平妈祖宫一带活动,农会成立筹备会应在妈祖宫秘密召开。彭湃同志时任海丰县教育局局长,高小校长为许其奕,教导主任黎炳奎,所以二区农会在高小成立并召开大会应经我们的农民大王彭湃同志的首肯,因为他既是海丰县教育局局长,又是海陆丰农会的发起人。公平盐街原高小学校旁边则是一片很空旷的旷地,学校旁边又是一片水厕,一大片空旷地对农会成立召开大会是非常好的场地,又盐街在东、南面是通往陆河,大嶂山,黄江河,旧圩,黄羌等地的交通要道,易于疏散人员。二区总农会在那里为办公地址和召开大会是很正确的选择。因为二区农会在高小建立,通过彭湃同志的引见,聂绀弩在第一次东征时来到公平盐街高小,到高小学校拜会刚从陆安师范毕业在高小执教的钟敬文先生,两人从此成了好友,钟敬文先生走上革命道路,应从与聂绀弩结识开始,敬文先生也从此为我们党从事地下秘密工作,笔者曾听父辈讲起敬文先生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经常有地下党出入他家里,因为钟敬文的家从鱼街直通什货街,地下党都从前门进后门出,后门进前门出。敬文先生住在什货街这一进(以后其兄辈将此进房屋卖掉,现为罗根的孙子罗长德居住),敬文先生的“兰窗”就是在什货街这一进所居住房屋的二楼连接兰窗,如今墙中门框依稀可见。

        公平高北粗石坑村,村后面就是莲花山脉的另一高峰吊崆,俗称公婆山,岭下有一“窝尾头”树密壑深的地方,明清时期叫“贼营”。是彭湃同志领导的农民运动的秘密活动据点,海丰县第一次建立苏维埃政权,在这里举行工农代表会议,选举了海丰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员,选举后才到海丰红场举行大会宣布。在窝尾头以树木茅草搭建棚寮,设有保卫处,侨商处,禁犯处等部门,山顶隐蔽处建一瞭望哨。粗石坑罗氏宗祠曾是县苏维埃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点。既闻当时蓝训材就是在此次举行的工农代表会议上当选为县长,当年蓝训材,刘夏帆等老前辈就住在粗石坑烈士家属罗坤良的家里 (笔者在2000年下半至2003年曾在高北村委会担任镇驻队工作组长,碰到罗坤良他就会与我打招呼并罗列一些事情)。

        公平关爷宫,是一座香火旺盛的神庙,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东省水产学校被迫迁至汕尾,日本侵入汕尾时,学校迁移到公平关爷宫上课,当时是姚焕洲任校长。宫前有一戏台,彭湃同志到公平搞农运,大革命时期和部份南昌起义失败后撤退到海陆丰,以及徐向前叶墉领导的广州起义撤退的队伍前往黄羌朝面山和中洞,周恩来、朱德、彭湃、贺龙、徐向前、何香凝等革命老前辈都在戏台演讲,这是红台的来历。日本侵入公平,水产学校在钟超武等抗日人士的倡议下,迁徙到黄羌罗輋坑尾头村,坑尾头座落在罗輋嶂岭下,山高林密易于撤退,故学校选择在坑尾头村钟氏石梁宗祠上课。因日本侵略者疯狂进犯,当时海丰中学,公平中学,汕尾坎白中学,梅陇梅峰中学相继疏散,由姚焕洲组成一所联合中学也在此上课。钟超武本系坑尾头人,看到姚焕洲衣衫褴褛还挨饿办学,深受感动,慷慨援助粮食。学校在日本侵略者进犯时遂北撤。

        赤坭村委会的洋西坑、赤坭、新鱼三村。洋西坑村自彭湃同志建立农会起,以及东江纵队的革命活动,这个村都是据点,也是物资隐藏中转站,村后面的大山接连莲花山脉的吊崆,驰名的有十二排,人员和物资隐藏起来很难找得到,除非放火烧山。两纵的六支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作为据点。村中的曾贤金是1930年参加革命,1932年参党的三八式老战士,曾随粤赣湘边纵队参加惠东高潭黄沙战斗,立有战功。也是东江纵队联谊会成员,1950年代任汕尾区区长,海丰县农业局局长。1960年6月当选海丰县公平公社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海丰县烈军属暨老根据地代表座谈会,且在1987年为代表,出席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六十周年庆祝大会。廖华庆,共产党员,1928年参加革命,曾任二区赤卫队司务长,1929年在高沙村战斗中牺牲。

       赤坭村有张石庆、张运生、张木顺、张木连等为革命牺牲的烈士。

         新鱼村的唐水娘,1924年参加农会,是二区农会西坑指挥处主任,1928年在西坑被国民党抓捕杀害,国民党尤其残忍是将新鱼村几十个村民斩尽杀绝,至今新鱼村绝迹,只剩残垣颓墙一片荒凉,唐水娘幼小儿子唐坤幸存,以后到赤坭村被人收养。

       平二村委头陂村,因1960年红花地主坝决堤受淹没故全村移民至洋西坑,下屯等地。头陂村是平岗约西北侧通往莲花山脉,吊崆,惠阳,多祝等地的交通要冲,穿过山峡贯连深山幽谷,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927年彭湃同志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头陂村是苏维埃政府的联络站和粮食储藏及转运站。大革命时期是赤卫队的据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又是游击队转战时经过村庄通往莲花山脉的必经之地,这个交通点连贯埔仔洞,伯公坳,马鞍山,苦楝树,竹仔坑村,招坑,山手角,管粮滩,洋西坑,吊崆的战略要道,通讯联络的据点。村民廖火顺烈士,1927年参加共产党,地下党联络员,大革命失败时被叛徒出卖,在黄旗岭店铺被捕牺牲。廖火锦,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在高沙战斗中牺牲,其四儿子廖华通,1949年参加小鬼队,后转入正吞部队,1952年在二区办事处任职。1928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186师师长邓元华(186师和此人在海丰县闻名),对苏维埃政府人员和赤卫队,农会会员展开大屠杀,共产党人赖其昌、刘庭开等撤退至黄旗岭、头陂村与国民党进行周旋对抗,最后撤退至埔仔洞,由于赖其昌刘庭开等受到头陂村民的保护接济,苦楝树村共产党员,游击队队长王春,共产党员,游击队领导谢科等人在头陂村作为活动作战据点,因叛徒告密在毛刀陂村被捕牺牲,红军49团代理营长张远南(鹅埠人)曾率领队伍驻扎在头陂村,村民在住宿、食粮等方面予以接济,彭湃儿子彭洪在赤岗出生后,由于蔡素萍被捕,村民廖火秀老婆彭四(彭湃堂妹)将彭洪接到头陂村隐藏后才由地下党秘密转移至洋西坑村再转移到惠阳。因此国民党政府对头陂村萌生了报复,186师对头陂村民进行屠杀,廖火英妻子杨氏,廖添娘,廖庭元,廖和田等多人被杀害,由于国民党的连坐治安法的残害,头陂村多数村民难以生存逃往马来西亚,吉隆坡,香港,台湾,未能逃外的则四处躲藏。

        公平白水湖村,原地处公平水库库区内,与公平旧圩连成一片,建公平水库时移民。解放前,旧圩是共产党和两纵活动的区域,白水湖就是这片红色小区里的一个红色据点。第一次和第二次大革命时期,白水湖是彭湃同志组织的农会点之一,农民踊跃参加农会和赤卫队,对敌斗争坚决,也是参加小鬼队,农民自卫军,工农红军,解放军人数最多的村庄。彭湃同志在白水湖组织农会,白水湖村首先实行减租减息,彭湃同志在其所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描述:“白水湖村劳苦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踊跃参加农会组织,拿起枪杆子,积极参加农民自卫军,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豪绅……”,可见白水村民众当时的觉悟之高。1927年11月21日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村里的黄娘汉当选为苏维埃政府常委,1928年第一次委员会会议又推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裁判委员会委员、主席,肩挑重任,指挥作战,战斗于海陆惠紫五华一带,后牺牲在战场上。海丰工农红军改编成红二师,村里的自卫军战士黄万牛被任命为海丰县独立营营长,几次率部队参加战斗,1929年在普宁大南山战斗中牺牲。

       当大革命失败后处于低潮时,东江特委为发展壮大党组织,提出在公平地区建立五个党支部,白水湖村是当中一个,为此原因,白水湖村累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报复遭烧杀掠夺,四.一二大屠杀共产党人,白水湖村被洗劫,村庄被烧毁。但白水湖村民众从不屈服于国民党的残酷镇压,从不叛变,在党的领导下,全村组织了39人的小鬼队,有的随部队转战南北,象黄木权,黄土娘,黄潭帝,黄乃华等13人。当年曾生同志曾率领学生军在黄氏宗祠驻扎,黄友率领的部队也常驻扎白水湖村中,全村有革命烈士14人,黄娘汉,黄万牛,黄坤,黄拾妹,黄炳生,黄娘宝,黄水宝,黄智双,黄来喜,黄观娘,许乃传,陈赛炎,黄友连,黄水恩。

待续,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以便修改。

2017.11.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平……海陆丰农民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红二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xp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