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杜鹃湖
我们到达阿尔山杜鹃湖景区的前一小时,天空还是万里无云,一会的功夫浓云翻滚,顷刻暴雨倾盆,瞬时细雨如丝,真可谓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在离景区不远的宾馆盼雨停,心中充满着期待。望着窗外,笼罩在雨色之中的树冠葳蕤蓊郁,听着雨声在窗台上哒哒叩响,如乐曲般在耳边滑过。喜欢这夏天的雨,那么急切,来去匆匆,连雨声都是那么的爽朗。
风静雨止,碧蓝的天空从游离的云中显露出来,像被水洗了一般,清新的空气中花草的清香阵阵扑面,沁人心脾。正值午后时分,阳光正好,我们赶紧拿起相机,驱车来到不远的杜鹃湖。

杜鹃湖位于阿尔山市东北62公里处,海拔1244米,面积128公顷,是火山爆发时,熔岩流堵塞河谷形成的湖泊,湖面呈月牙形,因湖畔开满杜鹃花而得名。
杜鹃花也叫映山红,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里面的经典歌曲《映山红》百听不厌,今日慕名而来,很想一睹芳容。可惜,花期过了。每年的五月,是杜鹃花灿然怒放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艳如云霞,暗香浮动。而今伊人远去,给我们留下的是枯萎的枝叶,偶尔还能寻到一两朵摇曳欲落的花瓣,仿佛在诉说昔日姣花烂漫红的辉煌。

杜鹃湖的美,浑然天成,肃然端庄。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没有一点一滴的人工雕琢,湖面浩瀚,水草茂盛丰美,湖畔四周,林木苍翠如屏。曾有诗赞叹杜鹃湖:“神女新浴幽谷香,金针巧为织女绣,素笺遥寄化春雨,杜鹃湖畔舞霓裳。”
湖畔有一处满目疮痍的树木残骸,过火后烧剩的焦黑树桩,枯干断裂,或挺立或倒卧在黑黢黢的熔岩中,虽然孤零零,仍就昂首伫立,一眼望去顿感悲壮、凄美!那是九八年大兴安岭的一场大火带来的灾难,同时也警示着人们火灾无情,警钟长鸣。

杜鹃花走了,湖还在。
雨后的杜鹃湖静谧的犹如灵秀的江南女子,任清风摇曳,却始终微澜不惊,又像深藏闺中的处子,羞涩、沉静。完全没有了来时那场滂沱大雨的凶猛之势,收敛起“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雨战之锋。此刻,湖面水清如镜,宝石蓝的天空上,白云一朵朵、一片片、一团团。有的像儿时吃的棉花糖,有的像薄薄的一袭轻纱,有的像绵延起伏的丘陵,随风漂游,蓝天白云倒映在湖水中,美得如梦中的幻境。一扭头,云中,一道圣光撒下,氤氲了一池的湖水,那么恰好的夏色正浓,即使水墨大师都难以调和出这么美妙的色彩。

静静地坐在湖边观景台旁的木椅上,俯视湖底碧绿的水草轻轻摇曳,一阵微风吹拂,像细腰的姑娘在翩翩起舞。浮在湖面柔软的松针,随轻柔的风荡来荡去,弥漫着松树独有的淡淡香气。湖的边缘,有嵯峨的火山岩,形态万千,有奇异的松杉树,挺拔吐翠。 湖的东岸、北岸枕着低矮的山梁。一道道长满白桦树的山梁此起彼伏,像波浪,伸向无边的天际。美景在眼前,令人目不暇接。

夕阳渐渐西沉,游人也大多回程。难得有此宁静恬然的时刻,水天一色,云影波光。湖岸的树,静止了;湖面的水,静止了。小鸟归林,万籁俱寂,落日余晖下,一尾小船像一叶扁舟渐渐划向远处,留下一圈圈涟漪,粼粼水波,像蓝色锦缎上的细纹,丝滑柔亮。
暮色将晚,这里的晚霞美得惊魂,十分壮观。我们夫妻二人,伫立在湖边,静静地看日落,观水止。此刻,夕阳把湖面染成了一层玫瑰色,霞光云氤,弥漫大半个天空,湖面洒满金辉,像童话一般精致,又像梦一样美丽。湖区四周笼罩起金色的寂静,我的身体好像也被色彩裹住了,完全陶醉在这黄昏绮丽的完美景象中。此刻只有惊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

沐浴在晚霞中,看夕阳繁华落幕。有风自肩头掠过,清幽的空气裹着一丝凉意,给这清澈而又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几多诗意的美。想起了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凝目晚霞西照,并没有觉到一丝落寞和忧伤,不是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晚霞,或绚烂多姿,或清新淡雅,或磅礴大气,或深沉厚重,美丽是同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色彩!晚霞蔚天,昭示着明天的到来,只要心中没有黑暗,“满目青山夕照明”!

杜鹃湖不大,却很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