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和胡老师开车的路上,胡老师提到:碎片化学习方式,如果不能和整体相结合,将对人学习能力产生巨大干扰。根据这几天我们在上韩向明教授的心理课和相处的方式中让我学会观察,要先了解某些名词的定义。所以我就在整理的过程中搜索,先把定义搞懂。什么样的时间被称为碎片化时间?经过度娘查找,得出定义: 碎片化时间指的是受众因为需求多元化以后,其工作生活所呈现出的零碎时间段。在移动互联网中,“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等电梯时、等公交车和地铁时、乘车时等一些分散性的时间。移动互联网用户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来浏览新闻、玩游戏、阅读电子书这些零碎的时间虽不起眼,但被重聚之后能够产生巨大的效果,“碎片化”时间显得越来越重要。
后来我就想,老师说的背景含义强调的是碎片化学习和整体的连接感和关系。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碎片化交流、学习的事物敏感,背景知识库弱,产生事物间关联的觉察能力就弱。如果学习状态一味地要求必须是整块时间才能进入状态学习,那么在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大脑可能就处于关闭状态,学习效率极弱。所以一个人能随时进行学习情景状态的转换,就是学习能力高低的一种提现形式。无论是碎片化时间,还是整块时间,随时可以灵活的切换、连接。让我联想到以开车做比喻,如果新手练车非要找单独的空地,时间,教练,练车,则成为整块时间学习。如果每天上下班时间,随时开车在拥堵的马路上练车,看似心烦,堵车,却是新手练车实践的绝佳机会。由此也可以看出碎片化学习是一种经验的累计,当你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后,你就能像车加减档位一样灵活切换,并观察周围的路况和车自身的反应灵敏情况。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你仅仅关注的是碎片化学习,只会一种方式,信息的来源可能不全面,不可靠,所以要与整体相结合。从细微之处,时时刻刻捕捉事物间的关系。所以说,碎片化学习方式,如果不能和整体相结合,将对人学习能力产生巨大干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