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长假天气特别好,“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春阳和煦,春光勃发,鸟语花香,不出去感受一下这春意,就辜负了这美好季节。

孩子四天假期已过半,看着专心致志的做手工的女儿,不忍心打扰,可春风的脚步不等人,怎样说服孩子去户外享受一下这份美好呢?

我说:“我们去体验黑陶制作吧?”因为她喜欢做手工。

孩子一听说体验黑陶制作,马上同意了。我暗自窃喜,目的达到了。
我马上约了黑陶文化的传承人徐先生,骑上自行车,春风沐浴,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很快就到了工厂,徐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首先给我们讲解了黑陶的历史和制作过程。
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
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龙山文化"的传承人徐先生的制作工厂。

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做。

泥土取出后经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运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绚丽神秘的图案。然后给黑陶作品安装耳、环、鼻、腿等配件。
黑陶表面所呈现纯净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徐先生展示部分黑陶作品和讲解其中历史典故。
黑陶的制作,早期以手制,用泥条盘筑法,其器胎较厚重,表面亦少光亮。至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已普遍采用轮制,加之陶窑的改进和封窑技术的掌握,使工艺有了极大的提高。因而使所制黑陶,器形多呈正圆形,胎体极薄且匀,具有黑、薄、光等特点,故有"蛋壳陶"之誉。

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和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也是当时最高级的一种饮酒器。首次发掘,是1930年,由当时中央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所组成的科考队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发掘城子崖遗址时。蛋壳陶因“其形式的轻巧、精雅、清纯之处,也只有宋代最优良的瓷器可以与之媲美”,已经发掘便惊为天人。六十年代,在山东姚官庄遗址中,考古学家门又一次发掘到蛋壳陶,蛋壳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典型龙山文化的特征性器物。龙山文化是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三千九百至四千四百年。黑陶蛋壳高柄杯通高26.5厘米。杯身可分为三部分,上部是一个敞口,中部为透雕的中空柄腹,下部是覆盆状底座,以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细致。陶杯经轮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有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熠熠生辉。杯柄部分采用镂孔和纤细的刻划纹装饰,整体造型极为雅致高贵。

鬶是在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变鼎实心三足为空心三足,足底中空,在煮水和食物时扩大了与火的接触面积,缩短了炊煮时间;鬶的造型也因3只丰满的袋足显得尤为稳定和匀称,并在稳定中透露出灵活的韵味。由鬶演变来的不仅形体奇特,且更能给人以美的意趣。造型上它可能受鸟类的启示,很像一只伸着长喙的鸟,亦有3只丰满的袋足稳定而立,然在形体结构上与鬲有所不同,它一侧鸟喙式长流向上、向外伸展,显得非常活泼、灵巧,与曲线的□相呼应,形成新的平衡,而使它既便于握持和提取,又便于倾倒器中之物,并富于形式美,成为黑陶工艺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山东龙山文化的发达水平和制陶匠师高超的设计能力。

《龙腾盛世》是徐先生创作的,在2012年第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上荣获“鲁王工坊杯”山东省工艺美术新人奖金奖,还有《56个小葫芦,百福百寿》,做工细腻考究,形意丰富统一,更具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徐先生带我们参观了制坯、晾坯、修坯车间,过去为人力传动,现在以电为动力,师傅把揉好的泥巴块甩在这转盘上,一点点拉出形状,别以为这是一个轻松的活,这里面的学问可是三五年学不完的,拉成型的器皿在这位师傅的手中变得更为精致,师傅一点点的打磨着细处。打磨好的陶坯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到含水量15%左右。进入下一个修坯车间,师傅们在压光前进行的一道工序,调整陶坯的厚薄度和将陶坯适当整形。在陶坯表面进行光洁度处理,需用光滑的压刀或鹅卵石在陶坯上反复磨压,直到陶坯表面呈现光亮、平滑的状态。这可真是个工夫活。由于今天时间有限,没能参观黑陶成品的全部制作过程。
最后徐先生亲自给我们展示了生胚的制作过程。黄河的恩赐,大量优质粘土的沉积,为馆陶制陶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产于山东济阳,近150个品种,主要有罐、壶、杯、瓶、尊、爵、锤、鬲、篮、钟、鼎、香熏、画盘、地动仪、笔筒、蜡台、台壁灯以及壁饰、壁画和人物、动物造型等。勤劳、聪慧的馆陶人经过不懈的研究和发掘,黑陶的制作工艺终于被诠释破译。现代黑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收藏品、高档艺术品、高档礼品 。

今天孩子收获很多,不负此行,不负春光,非常感谢徐先生百忙之中的讲解示范,祝愿黑陶的发展制作在徐先生的传承下发展壮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