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天下来,虽有一点点疲劳,颇感收获满满,只举其中一项主要内容说说吧。
一
远在他乡,离着祖国万多公里外,隔着重洋,还是常常碰到志趣相投的国人,也真有相似的情怀。多年前的一个朋友,也在澳洲居住。他的老爸钟情于登山,又喜欢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就选在菩萨成道日,约我等晚辈人作陪。我曾经喜欢这项运动,但多年前踢球时膝盖受伤,留下毛病,登山不太利索,就不敢爬太高的山。近两个月了,因左上肢活动受禁,基本是静养,足不出户,倘若得此机会锻炼一下,活动躯体及腿脚,也是挺难期盼的。
山不很高,三面临海,景色很美;无论高度、周边和地表,跟我的老家山东青岛的崂山很像。本来计划着上山下山在两三个小时内搞定,没想到,上山时遇到了一场豪雨,石阶潮湿滑,且浑身里外,雨水加汗水,有些不爽。一行七八个人,男女老少,除了那位朋友,我基本都不熟,况且都在自顾自的,吭吭哧哧地往上爬,所以没有啥交流,终于到了休息的山腰。这时候,发现老先生就在我身后,慢慢地跟着大家,一直在走,没有停步。
一开始,坡陡路滑,腿脚不利索,心里不由得犯怵,到了中途,雨越下越大,路面更加湿滑,尽管有手杖帮忙,但膝盖旧伤隐隐作痛,我想到过放弃。可看到这位老者面无惧色,默默地跟在左右,就一下子来了精神头。老人家,可是八十六、七岁了,一点儿吃不住的样子都不见,我的动摇念头瞬间也都木有了。

二
下山时,一行人于半山腰小憩,我主动走上前,跟老先生搭讪,问了几个问题,诸如做过什么工作的、喜欢读什么书。记得我特别好奇地问老人家,怎么身体精神这么好?他笑了起来,打趣地说自己退休多年了,当年也是吃公家饭的。现在,儿女们都长大成人了,第三代也上学了,儿孙都争气;心里头没有啥愁事,遇到事儿也都想得开。
老人家的情商真高,接下来就以抬举的话头反问我:你是做啥的,怎么气色和状态这么好啊?!
我想了想,学着老先生的口气说,自己也没有啥负担,睡得着吃得香,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心宽体胖。老先生听我说完,哈哈笑着回应道,你是不是多年修佛啊?已经有法相啦!话头到这里,我可不敢继续聊了。

三
雨停了,天也晴了,下到山底,与一个蔚蓝色的海湾相遇,脚下是一大片平坦静默的沙滩,大家都在那里游玩。闲来无事,回想起刚刚老爷子对我说的话,可能就是一句笑话,但并不象是在调侃我乃佛系一枚,因为交流中,没有提及佛文化的内容,可能是因为我的大光头吧。一边想,一边信手以手杖在潮湿的沙滩上写了一个字—“正”。
佛教讲求“八正道”;儒家说“诚心正意”;而《易经》里面,或说是在《易传》里面,总有“中”、“正”和“时”等等字样出现。近年来,认认真真地读了不少传统文化的经典,书中大多是这样要求的:做人做事须臾离不开“正”、“中”与“和”等价值观的指引。
老先生与我素昧平生,彼此不熟,甚至是距离挺远,对我讲的这一番话,恰在今天这个菩萨成道日,挺有意思的,让我挺开心。然而,自己修行得很不够,虽然对于易儒释道都很倾心,书读得不少,但是我在今后还应该加强践行和努力修炼啊!

师大铁佗叩首于澳洲
2024年1月18日初稿(癸卯腊八);1月20日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