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影,很难说清楚到底是哪国的电影。这和投资、制作、拍摄地、发行的国际化有关。不像过去,美国电影、英国电影、越南电影、阿尔巴尼亚电影……一目了然。
但,这不重要。

《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或《银河慢慢路》——一看这片名就生气!原名是《on the milky road》,到底怎样翻译为好?!望高手指点。——准确地说,是一部塞尔维亚语电影。

啊!塞尔维亚,马上想起《桥》、“瓦尔特”、《地下》、《黑猫白猫》……
正是这个“黑猫白猫”的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又拍了一部和“奶”有关的故事。

战时。山区。一个送奶工。两个女人。
这四大元素,构成了一幅有哲理、有深度、有民俗、有爱情、有魔幻、有幽默……的巨大画面。




确实倍感震撼。
曾经一样的文化体制,南斯拉夫也好,克罗地亚也好,咋就能产生这样的导演?!不解!
本片亮点无数。
细细道来,似不可能。
不说“西西里”的莫妮卡·贝鲁奇,若干年过去,那眼神,那嘴唇,依然让人浮想联翩;

也不说自导自演的库斯图里卡,那坚韧,那冷峻,完全就是中号的“瓦尔特”。

单说片中的各种通灵动物,就令人拍案叫绝。
浴血的鹅,饮奶的蛇,照着镜子跳着下蛋的鸡,聪慧的鹰,忠实的驴,亲昵的熊,憨厚的羊,和平的蝶,五彩缤纷的天堂鸟(应该是的),好运的瓢虫……这么多动物和“剧情”互动,这场面,这创意,有见过吗?!没有!至少是基本没有。




魔幻啊!但又现实(主义)。有根有据的交火地带,热情奔放的当地居民,炮火连天的苦难生活,枪林弹雨中的夜店嗨皮……




电影是镜头的艺术。本片,对话不多。丰富内心世界,饱满的故事情节,大都通过近景、特写,以及人与动物的点滴交流表现出来。可以说,是近期看过的、不会轻易忘怀的佳片。



如果非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我感觉有三点需要改进:
一是剪辑应再精炼一点,如逃亡一段戏,偏冗长,可以压缩。
二是有些场景,电脑痕迹太重,和整个电影的调子不吻合。
三是战斗场面,特效做得不理想。这方面,经过《集结号》、《芳华》磨练过的冯小刚,明显技艺高超。
当然,本片的“枪林弹雨”是背景,是铺垫,而非主题,但从完美的角度看,类似“抗日神剧”的烟雾效果,总是有不够档次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