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特别喜欢三毛的一篇文章叫做《简单》,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这个地球上,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除了灵魂和躯体,上帝没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
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这只是样子而已。事实上,死去的人,在世界上总也留下了一些东西,有形的,无形的,充斥着这本来已经拥挤的空间。”
“可是在我们那么复杂拥挤的环境里,你的心灵看见过花吗?只一朵,你看见过吗?我问你的,只是一朵简单的非洲菊,你看见过吗?我甚而不问你玫瑰。”
“人耐不住寂寞,又不可能离群索居,于是我们需要社会,需要其他的人和物来建立自己的生命。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滥情感,复杂生活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负担太多,不敢放下。”
这些话实在是说出了我们现代人的复杂繁冗的生活。

于是同时我也很喜欢杨绛在《我们仨》里描述的那种生活状态,
“第二天早上,阿圆老早做了自己的早饭,吃完就到学校上课去。我们两人的早饭总是锺书做的。他烧开了水,泡上浓香的红茶,热了牛奶(我们吃牛奶红茶),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用烤面包机烤好面包,从冰箱里拿出黄油、果酱等放在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然后我收拾饭桌,刷锅洗碗,等他穿着整齐,就一同下楼散散步,等候汽车来接。
将近九点,我们同站在楼门口等待。开来一辆大黑汽车,车里出来一个穿制服的司机。他问明钱锺书的身份,就开了车门,让他上车。随即关上车门,好像防我跟上去似的。我站在楼门口,眼看着那辆车稳稳地开走了。我不识汽车是什么牌子,也没注意车牌的号码。
我一个人上楼回家。自从去春锺书大病,我陪住医院护理,等到他病愈回家,我脚软头晕,成了风吹能倒的人。近期我才硬朗起来,能独立行走,不再需扶墙摸壁。但是我常常觉得年纪不饶人,我已力不从心。”

很简单的生活,心情没有那么多起起伏伏,人际也没有那么多复杂多变,我们都能够拥有简单的人际交往,没有那么多心机和算计,简单地去生活,一个人的时候,安静的看一本书,休闲的时候,一个人看一部好电影。
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常常问自己——
你再有细细地去看过一本书吗?安静的,仔细的,只一本,有过吗?
在这样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你再有过不顾及别人的看法,只竭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吗?只一次,有过吗?
什么时候,或者我们要遭遇什么际遇,我们才能够说服自己,放下那些外在的桎梏与束缚,回归生命的本真,意识到我们活着的真真含义,找到我们真正热爱的事情呢?
我想对着冗杂又繁复的生活大喊一声:我只要简单,不要深刻。

刚刚在读席慕容的《镜里和镜外》,“好羡慕那一位远远地住在东海岸的作家,喜欢他文字里的那种深沉的单纯,能够住在自己亲手盖好的草屋里静听海洋的呼吸,该是一种怎样令人神往的幸福!
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好羡慕那一位在说话的时候永远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不怕得罪人,却因此也真的没有得罪了什么人的朋友。喜欢他言语里的那种锋芒,那种近乎勇敢的公正,能够在众人之前畅所欲言并且知道自己的见解最后终于会被众人接受,那种胸怀有多爽朗啊!
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我也细声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我为什么明明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束缚是约束,我为什么还身在其中无法自拔呢?
我有太多复杂而不愿意维系的人际关系,我为什么不能放下呢?
为什么一些道不同的人约我去聊天,我会尴尬地陪着她扯东扯西?为什么有人邀请我打游戏我不好意思拒绝呢?
然而,在心里这样呐喊着的我,在现实世界里的复杂和桎梏中,仍然在努力地扮演着一个普通淡然的角色,努力走在我应该走的路上,努力不要再茫然四顾,努力坚定自信地走下去。

我想要像三毛所说的一样,
“我不吃油腻的东西,我不过饱,这使我的身体清洁。我不做不可及的梦,这使我睡眠安甜。我不穿高跟鞋折磨我的脚,这使我的步子更加悠闲安稳。我不跟潮流走,这使我的衣服永远长新,我不耻于活动四肢,这使我健康敏捷。”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尽可能不去缅怀往事,因为来时的路不可能回头。我当心地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就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