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学史》——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简介: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其核心思想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弗洛伊德的英雄旅程
1.平凡世界
1856年5月6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弗洛伊德子犹太宗教的传统和信仰中被抚养长大,他高贵的祖父曾是一位拉比(犹太人中的一个特别阶层,是老师、智者的象征)。1859年,弗洛伊德全家为了逃避反犹主义,搬至维也纳。
弗洛伊德一直是严肃认真的学生,他热爱文学,莎士比亚是他最喜爱的作家,他还精通德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拉丁语以及希腊语。
弗洛伊德比一般医学生多花了三年时间获取学位,毕业延迟的原因是:为期一年的军役、翻译编辑著作、进行生物学研究研制出一种重要的给神经细胞染色的氯化金方法。他在布吕克的研究所里度过了富有成效的六年。
感悟:伟人都是“全球通”!兴趣爱好广泛,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多元,解法就会更多样!学习期间持掌握目标,注重自我能力实实在在的提高。
2.启蒙病例
形成弗洛伊德对癔症的兴趣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其同事约瑟夫.布洛伊尔所遇到的安娜.0病例。
感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事、一些人所起到的作用大到足以影响自己一生的追求。我们在寻找目标,制定目标,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有哪些事、哪些人引导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找个时间,回忆总结下吧!
3.遭遇挫折
1884年,弗洛伊德开始使用可卡因进行试验,他发现这种药物减轻了自己的抑郁感,将坏情绪转换为愉悦,并且有助于他的工作。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他发表了六篇文章来描述其有益效果,并且将可卡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使用,自己使用的剂量也越来越大,不过幸运的是,他并没有上瘾。但是他的朋友恩斯特死于可卡因成瘾。随着可卡因成瘾和中毒的案例报告不断出现,弗洛伊德也遭到了同事们的指责和训斥
尽管他幸运的逃过了可卡因成瘾,可他终生都在与尼古丁成瘾进行着屡战屡败的战役,并最终死于癌症,经历33次口腔、咽喉和腭部的手术。
4.智者相遇
彻底改变弗洛伊德人生的五个月,是跟随世界上最伟大的神经病学家马丁.沙可学习的五个月。弗洛伊德目睹了沙可通过催眠和暗示诱发并移除歇斯底里症状。他说:我的确知道没有任何人曾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过我。
5.医疗实践
弗洛伊德发现,在催眠状态下,病人的许多恐惧与童年的事件有关,他开始引导病人尝试回忆那些与歇斯底里症状第一次出现时有关联的事件。这是一种自由联想的方法,最终被称为“精神分析”。他重视病人—治疗师关系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因观点出现分歧而与他的同事布洛伊尔“分道扬镳”。
6.理论创造
性诱惑理论
梦的解析
人格发展理论
(明天具体介绍弗洛伊德各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人生发展和科学育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其追随者
弗洛伊德是一位独裁主义者,家长作风,固执己见。他无法容忍不同意见或接受其他追随者的挑战。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是其追随者中最忠实的人,扮演者父亲的密友、秘书和同事的角色,终身未婚,将一生都献给了她的父亲。
感悟:天哪,伟人的思想果然是不受世俗的约束啊,我在想,弗洛伊德是不是因为太迷恋影响其一生的案例:安娜.0小姐,所以,把女儿起名为安娜.弗洛伊德。
8.流亡死亡
直到去世的前几周,他还在接待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