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三个家
看到这一幕,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还真的是个傻孩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看在他哇哇大哭的份上,放下了棍子给他上药去了。
小孩时代的脾气,的确会在将来的人生中有更明显的体现。我们后天的修行,在某种程度上无非是修饰自己的性格,只能修饰而无法彻底改变。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正是此理。春幸的性格,在这个年代已经初见,而后的二十年时间,他面临的很多选择,不知不觉就回到了这样的状态之中。
都说孩子的童年,父亲的存在感不太强,对于春幸家似乎也是如此。在印象中,母亲和外公才是童年时代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个人。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有好几个家可以去:自个儿家、外公家、奶奶家。三个地方都是可以让他释放天性的地方,完全不必顾及其他,只当做自己家来对待。
后来,他终于意识到,他的人生很多东西,都来自于这三个家,三个寻常人家。不同的境地,有不同的境遇,自然故事也会不一样。在那个寻常故事之中,体会的是平凡人的人生。
童年的时光,总是会有各种人在你身边转悠,他们在看着你长大,同时自己也在变老,这样的语境就很适合于春幸的外公家——南约金竹园。这里距离小镇中心还不到五公里路,唯一的一条公路直通这里,再沿着公路往前两公里便是他老家——南约上杨村。正是近到这样的程度,故事的发生才会有一定的联系。
金竹园位于南约腹地,只是一个廖氏家族的小村落,加在一起也不到二十户人家。因为村后种着一大片金竹子,一到夏夜黄昏,如同黄金映入眼帘一般,因此得名金竹园,象征着富贵。说来也巧了,就是这么一个小村落,每家每户的生活却是比其他村子要好很多,经商的人都发了,念书的娃考上大学的概率也特别高。
春幸两岁这年,因为在家太吵闹,母亲也要开始忙活儿家务,所以经常把他放在外公家养着,母亲管不住的地方就放给外公管。从此之后,他便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修行,与金竹园这个地儿有了很深的情感。后来他终于走向中国,在天涯海角处,在魂牵梦绕中,心中还是有这样一片土地,那是关于他小时候的美梦。
一个地方,能够让一个人记住,想必也是有故事的。春幸在金竹园的确发生了很多的故事,甚至可以说在他离开自个儿家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长大的,可想而知这地方承载着这个青年多少的故事与回忆?
外公家有三个老人:太婆、外公、外婆。家里一共是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就是春幸的妈妈;二女儿也嫁到了小镇上,和春幸家只隔了一条小巷子;三女儿嫁远了,去了肇庆。春幸还有个四姨、小姨、舅舅,都尚未婚娶。因为村里的人口少,每一家春幸都认识,虽然是外甥他们也都和他特别亲切,舅舅还小,几乎就把春幸当成自家孙儿看待。
说起来,在村子里和外公同辈分的人很多,而他最年长,索性大家都喊他大哥。而其他叔公,春幸也就按着辈分一个个喊过去,从小喊得亲切,丝毫不把自己当外人。
在1998年,小镇最稳定的经历来源还是耕田,谁家的田地多就说明家业兴旺。而外公家每年还耕地20多亩,毕竟还有三个孩子在家,人手足够也要吃饭。母亲一到农忙时期就会拖家带口地来到娘家干活,这在春幸没懂事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可反驳的惯例,一直到他高中毕业仍是如此。
说是在外公家,可刚开的时候春幸可不是外公带着的。那时候外公还是强壮的劳动力,怎么可能就在家里。所以,当年轻的劳动力都下田了,只剩下70多岁的太婆和刚刚学会走路不久的春幸,自然是太婆照看他。
据说,这个家也是太婆撑下来的,当年太公走得早,只留下太婆带着外公和姑婆两个孩子,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总算等到了外公成年,娶了外婆,一盼再盼一个孙子,却没能遂愿。后来有了舅舅,她便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这个孙子,粗活儿累活儿都不让干。对于春幸,毕竟已经隔了三代人,爱护有加,但已经没了很多溺爱。
相反的,外公对春幸倒是真的疼爱。也许是因为上了年纪,很想抱孙子,可一看舅舅还未成年呢。而春幸从小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孩子,啥话都敢说,啥事都敢做,性子岁娘,娘随外公,自然是讨得外公的欢心。
在农家,少不了下田、放牛、捕鱼这的生活,外公就经常带着春幸出门,放牛的时候把他放在牛背上玩,捕鱼的时候把他放在水里玩,该打该骂的时候毫不手软。
这年冬天,三姨妈传来了喜讯:生了孩子,是个男孩儿!这让全家人高兴坏了,都在盘算着定个日子,去一次肇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