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学习体会

作者: 定投小达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22:40 被阅读75次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学习体会

(第一、二章)

一、我理解的指数基金

基金的分类:

基金根据投资标的分为:

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等。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高(2017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13.7%),但风险较大,标准差大(2017年为百分之14.9);债券型基金收益低(2017年2.6%),风险低,标准差小(3.5%);货币型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银行存款等流动性很好的资产,风险很小(收益率标准差1.1%,平均收益率3.5%)。

基金根据投资风格分为被动投资型和主动投资型两种。

被动型的基金就叫“指数基金”,它一般就是选取一个特定的指数成分股作为投资的对象,比如上证50指数,完全复制这个指数,按照相应权重购买指数中的50只成份股,进行投资组合,复制上证50指数的走势。所以投资指数基金的预期收益率,基本应当等于大盘指数的收益率。

主动型基金就是要战胜大盘,基金经理们通过挑选股票(选股),选择买卖时机(择时)等方法,希望获得比大盘指数高的回报率。

二、选择指数基金的原因

(一)散户投资者因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没有快捷的信息渠道来源,或者没有大量的时间研究分析,因此更适合于投资指数基金。

(二)复制大盘指数,避免投资个股,风险过于集中,因为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风险和损失。比如近期的乐视事件,导致的乐视股价连续十几个跌停,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中芯直接停牌等事件,即便事前分析工作再到位也难以避免此类黑天鹅事件对个股造成的巨大冲击,而购买指数基金,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为什么选择定投。

近3年的投资A股的经验,我充分认识到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是多么的难以克服,无论你事前制定了多么完善的计划,一旦入市,股价的大幅波动总能不断考验你的心性,情绪战胜理智的情况不停重复出现,因为贪婪加仓,因为恐惧割肉,完全把入场前的计划抛到脑后。选择定投,定期投入一定量的金钱,可以平滑股市的波动,严格的定投计划可以帮助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四)指数型基金管理费低

因为是被动型基金,基金经理只需完美复制指数即可,所以管理费用比主动型基金低。

(五)相信复利的魔力

指数长期来看是呈上涨趋势的,定期投入一定量的资金,长期累积以后,复利的魔力惊人。举一个例子,17世纪的时候有一个叫Peter的荷兰人,用60荷兰盾(24美金)的布料和饰品,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曼哈顿岛。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曼哈顿岛是全世界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仅仅按照2000年的估算,曼哈顿岛就价值2.5万亿美金。现在你乍一听上去,肯定感觉Peter这笔买卖简直是无敌的暴力,从24美金到2.5万亿美金。但是且慢,我们在看看如果Peter当年用这24美元投资,按照美国股市近100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9%(可以相当于购买美国道琼斯指数对应的指数基金的收益率)来计算的话,他的财富到现在大概是多少?从1626年Peter买下曼哈顿岛到2000年,经过300多年的时间之后,按照9%的投资回报率,这24美金会神奇地变成2386万亿美金,差不多是2000年曼哈顿岛价值的1000倍。而且注意,这还不是定投,如果Peter每年再追加24美金定投的话呢?可以想象会是更恐怖的一个天文数字。

三、我的一点顾虑或者是疑惑

A股的上证综合指数长期是上涨,从90年的100点到今天(2018年5月15日)的3192点,整整涨了30倍。但是我仔细看了一下2000年1月底的指数是1535点,相当于90年的100点到2000年1535点,一共涨了约15倍。

但是从2000年的1535倍,到今天的3192倍,仅仅涨了一倍。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我国近10年的年均通货膨胀率约是5%,那么从2000年到现在18年过去了,1.05的18次方是2.4,也就是说今天的上证综合指数应该至少要是1535乘以2.4等于3684点,才能保证我在2000年的时候买入指数基金,到2018年的今天才能跑平通货膨胀,也就是不亏钱。

都说购买指数基金购买的是国运,赌的是国家的未来,因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可是我们国家的股市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股市不完全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这也才有这几十年来,经济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上证综指却是大起大落,暴涨暴跌。

所以长期来看,我们的股指真的能保持一路上行的增长势头吗?毕竟这个才是定投指数基金的大前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学习体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cu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