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两鬓已斑白,父亲的眼角也有了皱纹,父亲的身材已不像记忆里的那般高大魁梧,父亲已开始爱唠叨,父亲在沙发上看电视便会像孩子一般悄悄睡着.......我的父亲已变老。
可能在别的成人眼里,从小到大的陪伴里是母亲,谆谆教诲是母亲,排忧解难是母亲,但是我的母亲是一个自私和不负责任的人,是父亲这么些年来默默陪伴我成长。写到这里,往事已历历在目,不禁红了眼眶,湿了衣袖。
父亲是一个重亲情的人。还记得小时候在奶奶家,躺在窑洞里的炕上,听奶奶讲父亲的故事。在那个年代,粮食短缺,环境恶劣,人们都吃不饱,更别说生下的孩子,奶奶说爸爸是她最后一个孩子,中间有几个刚生下来就没活成,爸爸上面有一个姐姐和哥哥,姐姐是侥幸存活下来的,到了爸爸的时候可能是没足月和营养不够,虽然生下来活成了却有些傻,发育比别人慢,反应比别人慢,都五六岁的时候还傻傻的一天只知道喝米汤睡觉,奶奶说那时候很担心也心疼爸爸,怕活不下来,整天提心吊胆的,但是幸运的是爸爸后来不仅成人了还结了婚,有了我和哥哥,爸爸的工作和生活也越来越稳定,处理起事情和挣起钱来不比别人差,甚至还要好过别人。爸爸对奶奶也很尊敬,奶奶给我们这些小孩子买了什么好吃的,爸爸总会让奶奶先吃一口,吃饭的时候先给奶奶弄,奶奶不吃我们也不准动筷子。奶奶去世的时候,爸爸整整七天七夜不睡守灵,头发在一夜之间也变得花白,人也老了很多。而爷爷不像奶奶一样善良和慈爱,还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把好吃的吊到高高的房梁上,不让孩子们找到,奶奶就偷偷告诉孩子什么什么吃的在什么地方,让孩子们自己去拿,爷爷为此经常跟奶奶吵架,后来爷爷就干脆把好吃的都自己偷偷吃掉。小时候回奶奶家,如果奶奶刚好不在家,爷爷就会赶着让我们走,说中午没我们的饭,不给留下来吃饭,记忆中小时候去奶奶家常住都是很少的,因为爷爷觉得我们吃了他的粮食。但是爷爷一有事请总会先给爸爸打电话,村里老宅翻新了,窑上的墙裂了,门口的井出问题了,想新修个厕所了都会找爸爸,甚至听奶奶说,在爸爸跟妈妈结婚第二天爷爷就早上五点起来叫我爸去耕地。爸爸是一个孝顺,善良,懂礼节,重亲情的人,爷爷无论多么过分,从来没有听过爸爸的怨言和一句不是,后来爷爷以村里没地方给爸爸一家住为理由,让爸爸出去自己批地方盖房子住,于是我们就到了现在的家。
父亲很耿直,讲道理,用最朴实的道理教育我。爸爸会陪我玩,教我骑自行车,教我叠纸,教我做什么都要有耐心。会陪着我写毛笔字,他会说现在的社会人心太浮躁,多写写毛笔字,为自己找个心灵地静谧处也不错;会陪着我作画,告诉我有哪些不足之处;会教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章程,中国人最讲究章程规矩,任何时候规矩不能乱;会在我犯错误时敲我的脑壳,会在我失望迷茫时鼓励我,会在我心浮气躁时教我心平气和。想想我今天所成为的模样,无一不是父亲教我的,教给我道理,人生和社会。他的道理最朴实却最实用,最不起眼却总是最关键。时至今日,我在困难的时候还会第一个想到父亲,只是他已年老,我也该学会自己去面对。
父亲的责任心很重,自尊心也强。在奶奶去世后,爷爷也得了脑梗塞,一下子腿脚不灵活,大小便失禁,姑姑和大伯都觉得爷爷是个自私极了的人,从小到大没有关心过他们,没有为他们付出任何东西,都不管爷爷。但是爸爸觉得不能让别人看笑话,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毅然把爷爷接到了我家。也就从这时开始,我家的家庭矛盾一天天升级,从爸爸的兄妹相互指责到妈妈对爸爸的指责,我也从那时开始觉得一夜之间长大,每天回家都是吵闹声,哭声,撒泼声,妈妈也从本来就不怎么管我们变得更不想回家,我从那时开始发奋读书,发誓要逃离这里。那时不懂事从来没有考虑过爸爸的心理和感受,即使爸爸哭着在我面前说“孩子,别人不管可以,但是你爸不能,不论是挖屎擦尿,什么都好,他毕竟生我养我的人,不能让别人戳脊梁”。我似懂非懂,心里只有埋怨,姑姑和大伯都不管,你还要管什么。就这样,一管就是十二年,我也从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变成了拼搏奋斗的成年人,从以前的不理解也开始慢慢体谅父亲的心。上大学的时候,我只要能回家就待在家里不出来,让爸爸能出来溜溜,透透风,爸爸在以前也是一个谈笑风生,有理想有远见的青年,只是肩上的重担让他变得对家寸步不离,变得小心翼翼。十多年的折磨让我的爸爸不再年轻(如果爸爸看到肯定会跟我说,吃亏是福,这点苦算什么),也让我更加心疼爸爸,每次妈妈对爸爸的咆哮和争吵我都觉得心像是被剜掉一块,血淋林地疼,爸爸为了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家,为了让我们过得舒服,为了让我们有更好的前程,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只愿上苍如果有识,让我的爸爸可以一直这么乐观/坚韧/不轻易被打倒,时光啊,等等我,多给我点时间奋斗,多让我为爸爸分担点压力,多让我用更好的来回馈爸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