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准备写一写影响我最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在周更群里,大家都在写的主题是关于思维模型和行为准则。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一个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型能够影响我。所以,我决定退一步,思维方面不写模型而写我的思维方式或者叫参考准则,行为方面写准则。纵然写的不成体系,也能锻炼自己的梳理能力,而且相信越写会越清晰越成型。(本文只写我自己践行过的,或者有了一定理解的内容,那些听说了但是没有做到的就不能算了)
思维方式:效率与倍增
思维模型是今年跟着混沌学习才开始了解的概念,善友教授讲的“第二曲线”和“第一性原理”都不错,可是对我影响最大,能让我带到实践当中的第一个思维方式/准则是“效率与倍增”。效率在我理解是所取得的成果或价值与所投入的要素如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效率高是指在单位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成果更多,价值更高。这个可以和人事物的单位时间价值结合起来理解,比如工作中的时薪可以看作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效率。倍增就是我们的进步速度不是龟速慢慢爬坡,而是有倍数级的增长。之前常听人们说指数级增长/跃迁,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先实现倍增,再做到指数级。
效率思维在我思想中萌芽要回溯到去年,行为上的表现就是工作转型。工作前五年的工作都是一对一的偏文案性质的签证申请(还有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工作,几乎涵盖了公司所有的岗位),工作本身并没有问题,我的工作结果也是倍受好评的,可是我始终有种感觉:我的工作并没有太大价值,它不被客户重视,也不被公司重视,很直观的体现就是薪资的龟速前进,这让我年年拖后腿,也让我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我开始思考,做什么可以让我摆脱困局。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好像是因为辉哥关于规模效应/杠杆作用的观点,我想做更重要的事,想做能带来更大影响的事,希望我做的事能有杠杆作用,能有规模效应。因为只有撬动一个大的盘子,我做的事才有可能脱离肉眼可见的一二三,去到将来的有想象空间的以一敌百甚至成千上万,也就是实现倍增。
所以,我在去年转型,换了工作岗位,从一名签证经理变成了产品经理,然后开始负责产品一条龙的工作。我想着,产品只要做出来,可以影响每一个使用这个产品的客户、同事,甚至可以影响到公司的长期收入。今年3月,我在混沌大学听了卫哲的《效率提升带来的新机会》,对这一点的理解更深了,还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身边的效率与倍增》。除了转换岗位,我也在今年加入了混沌上海教育分会,这里一定程度上帮我实现了信息密度和效率的提升,详细的阐述可以结合上一句提到的文章。
说到这儿,好像有一个bug,就是我提的都是提高单位时间产出,而没有提增加时间、金钱、精力的投入。不可否认,多投入时间可能带来价值和成果的增加,但是这种情况下效率公式的分子分母同步变化,很难确认单位时间效率是否提高。而且,我不想提倡在思考效率时先考虑增加投入,我希望我们首先想的是“我在做什么?我是否能做得更好?我是否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拿什么来衡量效率得到提升?直观的体现就是收入的倍增。为什么管理者的收入会高于普通员工?因为管理者带来效率的提升(理想状态下),通常组织人越多整体效率越低,而部门管理就是要保证N个人的效率不是小于N,而是大于等于N,而多出来的效率收入就应该分配给管理者和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员工。企业越大,就越倾向于在效率提升这件事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当然,企业本身不求效率的除外。我在公司转型之后的收入验证了这一点,自那次调薪到现在还没有明显变化,也侧面说明我的效率需要进一步倍增。
除了工作,还想提一下理财。资本的效率相当重要,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更是如此。要想提高资本效率,有两种办法:第一是在单位时间投入更多金钱(增加本金),第二是提高单位本金的收益率。第一种方法,要求我们多投入,这个如果能理性投入,就有很多讲究了,这里先不展开;我们要切记的是,没把握或者不懂的领域,千万别下重注,否则很容易踏空。那如果社会小白、没有大额储蓄,还要从零开始学投资,能拿出来的资金量就不会很多,该怎么提高效率呢?这种情况要多关注第二种方法,即提高收益率。如何提高收益率?找到高收益的“标的”,这种对小白比较难;或是长期定投某一个收益稳健增长的“标的”,比如坚持定投指数基金5年以上。这两种提高资本效率的方法我都有尝试,第一种是运用设置定投,每个月优先保证投资金额,然后根据系统需求增加我的本金;第二种更贴近我现在的做法,就是通过长期定投指数基金,并且建立一个组合来共享成果和分散风险。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行为准则:对自己的生活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
说完思维方式,再来说说行为准则。自从2017年4月,我结识零极限,听到那句“对自己的生活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我忽然领悟了什么,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开始上心了。
工作上,我知道了“工作不是为别人或公司而做,而是为了自己”。工作对自己的价值远大于对公司的价值,大多数人的收入是通过工作积攒的能力和信誉而逐步增加的,工作做得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是一个靠谱的人,你所认为的那些外部限制,在别人眼里都只是你不够努力的借口罢了。过去我也觉得有很多外部因素让我对工作不满意,后来我懂了,任何限制都不能阻挡你把工作做好,只要你真的想做好。好好工作,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我现在依然是涉略广泛,但是我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和思考哪一个领域是我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或者有长远发展的,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生活上,我不再一味期待别人多为我考虑,而是自己负起责任,调整自己。一方面是调整情绪,另一方面调整自己的步调,扩大自己的圈子,拓宽舒适圈。我明白,当下的生活完全是由我自己的选择决定的。(这里缺一个方面,是我还没做到的“沿着一个方向,坚持去做”)
再来说理财,我接触理财知识有五年多了,最近一两年对这块也更上心了。虽然我很希望家庭资产成倍增长,但是我仍然保持谨慎的态度,一个新的观念和系统要在我这里研究和尝试一段时间才会开始行动。我的好处是只要想清楚了、开始了就会坚持下去,不轻易停下来。前段时间,行动派财商力课程学员回访时,我才意识到我拥有做一名“耐力型选手”的特质。
总的来说,“对自己的生活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这个准则我是脑子明白、心里明白,可是还没领悟透彻,直观的表现就是很多情况下不能完全做到,行动力还不够。我觉得,真正的负责任,不能只是认识到,还要做到。
以上两点就是我知道也逐步在践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的实践,我会有更多的感悟和经验,到时候再继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