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纳同性恋者?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做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爱情应该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反应。
——柴静《看见》
庆幸的是,这个现象在慢慢改变。
今年的5月24日,台湾成为亚洲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地区。
而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来自台湾的《日常对话》拿下了最佳纪录片和评审团最佳纪录片。
这是一部私人家庭式的纪录片,讲的是黄惠侦导演本人与同性恋母亲之间的对话。
揭示了在家暴父亲的影响下,同性恋母亲难以启齿的秘密。
在影片里可以看到同性恋者被接受程度和生活状态。
在YouTube微电影《你只需要爱?一当这个世界同性恋是主流》
当同性恋变成主流,异性恋成为同性恋眼中的“异类”,遭到毒打谩骂等不公平的对待。
影片呼吁社会和个人能给同性恋充分的尊重和包容。理想的世界中,提起同性恋跟提起异性恋一样。
曾经由男人来决定女人该不该受教育
白人决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
后来我们都认为这是荒诞的
如今我们却又让异性恋来决定同性恋能不能相爱!
事实上,从古到今,中国对待同性恋的这种态度比西方国家温和的多,没有暴力对抗和激进的运动。
目前对同性恋的态度是不鼓励也不反对。并且大多数年轻人对同性恋呈包容和理解的态度。

但有些国家还是很激进,比如说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车臣,公开宣布自己是同性恋和自杀无异。
根据多个媒体和人权组织的报道,超过百名同性恋男性在车臣被拘禁,其中不少人还遭到了严重的虐待。
而在vice的独家采访过程中,一种被政府刻意营造的“没有这回事”,与被采访的同性恋者对虐待的恐惧,离开家乡和家人的痛苦之间的矛盾,让这个真相变得无比沉重。
没落的女同酒吧产业
在1985年的时候,“世界GAY都”旧金山差不多有8个全日制女同酒吧。
但是在2015年的4月,位于教会区最后一家Les酒吧——Lexington酒吧耶关门停业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女同酒吧的黄金年代。
即使是在当时,女同酒吧存在的意义也是在于团结社群,而非单纯约炮。
用Lexington 老板 Lila Thirkield 的话来说,“虽然它挺小挺破的,但这是属于我们的地方。”
在华盛顿这个全美女同场景的重镇,也只有美国史上经营时间最长的女同酒吧——Phase1,还在勉强经营。
作为最早的非裔美籍女同组织之一 Sapphire Sapphos 的发源地,Phase1不仅是一个酒吧,更是社区中心,一座博物馆、一个历史地标。
在这样的社群组织,从一开始只是结识其他女性,到后来成为集教育、研讨会和社区讨论的俱乐部。
长达45年屹立不倒的Phase1,承载的是女同的情感和寄托,在这里能找到勇敢的自己。
在美国派对之都“新奥尔良”,也找不到一家女同酒吧。包括开了35年的The Other Side 酒吧也关门了。
在新奥尔良,“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两个女的手拉手,你就知道她们不是这儿的人。”
因为这里的女同不愿意出门被人看见,她们不想感到被当地群众排斥。
在酷儿文化的大本营纽约,纽约黑手党和女同酒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同性恋还没有合法的时候,黑手党们就开始经营起女同酒吧。当时,女同酒吧相当于女同们的庇护所。
而现在,在人们越来越接受这样的文化的时候,女同们似乎已经不需要这样的酒吧了。
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女同酒吧这个产业的没落,女同寻找伴侣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国的Craigslist网站(这个类似国内的58同城网站),同性恋们认为在这个网站寻求联系特别有用。
加上很多的社交网站、社交app的出现,人们对同志文化的认可度的增加,使女同酒吧这样单一的、盈利不高的商业模式被取代。
现在,可以在同志酒吧看到男男、女女们在喝酒聊天。
粉红经济
在全球,LGBT的群体人口大概有四亿多,消费能力在3万亿美元左右。
而由以同性恋消费群体为主的 LGBT 群体消费产生的新的经济体,我们称之为粉红经济。
欧洲和美国有着巨大的同性恋市场价值,中国的同性恋市场价值仅次于这两个地区。
在中国对LGBT群体表达善意和支持的是互联网公司。
上线于 2013 年 5 月的 ZANK,获得投资机构经纬创投天使轮以及联创策源2000万元A轮投资和千万元人民币B 轮融资,之后宣布用户过千万。
虽然在今年的4月,因为在直播类应用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被下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粉红市场正在被社交产品占据。
2014 年2月,中国最大的同志社交应用 APP blued 获得清流资本千万元人民币 A 轮投资。
10 月再获得国际投资机构 DCM 的 3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除此之外,豆瓣、微博、bilibili、飞赞等这些网站社区存在着不同兴趣分组的同性恋社群。
除去社交产品之外,我们可以关注粉红经济的垂直细分领域。
在zank的报告调查中,截止至2014年,LGBT的消费能力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
但是针对LGBT人群的娱乐、时尚、服饰、金融、旅游、餐饮、消费品等领域,目前还没有具有代表性、专门针对这个人群的品牌出现。
而LGBT 人群有一个消费特点是忠诚度,这就是意味着能否得到同性人群的认可且消费是可以去挖掘的方向。
比方说,LGBT人群热衷旅游,欧美国家最早体现在旅游业,而在中国也发现同性恋人士热衷于出境游。
还有,同性恋人士大多数具备敏锐的时尚嗅觉,他们热衷于时尚潮流,甚至引领时尚潮流。
另外,随着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婚礼行业也存在商业机会。
这所有的一切都基于同性恋者的情感归宿,谁能够抓住同性恋群体的情感,就能够在粉红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 END —
文章来源:绿菜心茶水间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