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学习不同老师不同类型的案例分享,从中都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盲点,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
特别感谢马老师的一句话:“不会怕啥,不会咱可以学呀”,就是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在王老师的这个案例中我的收获如下:
1、学到了一个案例该如何清晰完整的呈现。来访者基本信息(基本情况,主要问题呈现,成长背景及咨询经历 )——案例诊断(问题形成过程,初诊及后续ser排查, 上学恐惧心理机制分析 )——咨询方案与临床干预实施 (目标设定与干预方案, 临床干预实施)——效果反馈与总结反思 。
2.学习了如何去分析问题形成过程,及初步排查刺激点,并学着用在了昨天给一个有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咨询中,基本能给她分析她问题形成的过程,这对我来说算是一个突破。
3.诊断是个动态诊断,可以不断补充完善信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点非常重要,因为由于经验不足,不可能一下子收集所有资料,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问诊能力。
4.在咨询中要树立信心,不仅要树立来访者对咨询的信心,也要树立咨询师自己的咨询信心,咨询效果不太明显或反复不一定是咨询师技术不行,它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要多给来访者鼓励也要给自己鼓励。
5.要能抓住事情或问题本质,注意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和实现目标所用方法、方式的可行性。这一条适用于来访者制定的目标也适用于咨询师制定的咨询目标。
6.每次案例的学习,马老师讲的认知调整部分都是我急需的,自己在认知调整方面太缺知识,平时获取正确的有用的好知识非常的重要,要尽可能多给自己、孩子、学生提供获取好知识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7.诊断家长,培养家长让他们成为我们的神助攻。这一点在我平时学校的咨询中是没有做到的。
8.在咨询中来访者的性格对咨询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性格培养要渗透到咨询的每一步,多个刺激点同时存在时要各个击破。
在每次的学习中一点一点提升自己,有句说的好:"不怕慢就怕站"。日不见其增月见其长,月不见其增,年见其长。
再次感谢王老师的精彩分享,马老师高屋建瓴的督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