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母亲曾经几次提起在广州时因某次吃饭事件对大姐耿耿于怀,感觉在另一个母亲面前颜面尽失,因为同样身为母亲,待遇有着天差地别。
那位母亲是大姐的老客户阿东的母亲,她衣着光鲜,妆容精致,行为举止落落大方,性格特别热情豪爽。阿东与母亲两个人生活,常年带着母亲逛街、应酬、跑客户,母子间关系之融洽曾羡煞旁人。
02
那天是阿东事先与大姐他们约好了中午一起吃饭,临近中午时他们母子来了,大姐笑意盈盈地陪他们母子俩在办公室闲聊等正在收拾的姐夫。母亲在打扫屋子,看到阿东母子欠身笑了笑。阿东母亲看了母亲,又把疑虑的目光投向大姐。
“这是您……?”
“哦,这是我妈妈。”大姐笑着说道。
“那把妈妈带去吃饭吧,也不多她一个。”阿东母亲看看母亲又瞅瞅大姐,满脸堆笑地说道。
“不不不,她去怎么吃得好,不行不行。”大姐连声推辞。
阿东母亲以为她只是客套,便靠近母亲挽起了她的手道:“这有什么关系呢,没事没事,吃个饭有什么。”
大姐急了,“不行不行,她去吃不好的。”边说边起身轻推母亲的身体。
母亲尴尬的笑笑便向后走了,临走时看到阿东母亲疑惑不解的眼神,内心很受伤。
后来母亲不无生气的跟我说:“人家的儿子可以带妈妈一起吃饭,她为什么就不能带我呢,我这个做娘的未必满拿不出手,丢了她的人?当时心的好不舒服。”
我特别理解她当时的心情,听罢也很生气,其实吃不吃饭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的态度,就算她答应了,母亲也不一定会去,关键是母亲在儿女心目中的地位,人家一眼就能分辨出个子丑寅卯来。
03
我又想起几年前父亲一个人去广州时的情景。
当时父亲刚五十岁,他身体不适,但绝无传染病。大姐打电话让他去广州看病,父亲欣然前往,她也陪同父亲去医院看过了,结果并无大碍,只是拿了些药回家调养。
可是父亲去的那几天,自始至终都被大姐安排在后面厨房里一个人吃饭,我对此颇有微词,心中很是不快。
看着厨房里孤伶伶的父亲,我无法淡定。“她这么做什么意思呢,您又没得传染病,又不是年纪满大,在一起吃怎么了?”我在父亲面前嘀咕道。
“哎呦,管得在哪的吃呢,我呆两天了就回去的,你也少说话。”父亲低声地说。
父亲大概呆了一星期就走了,大姐也曾苦苦挽留过。
04
大姐曾经是心疼父母的,为此她主动要求留在家里伺奉二老,帮父亲看病,早年为家里还过一部分债务。
只是在我上中专之后一切都变了。大姐不明白父母留了她在家里,为什么要借钱让我读书,担心他们把钱花在我身上,到头来只剩下两个老了的人。埋怨父母在供我读书的那些年不能给她带孩子,在她生老二时怨恨母亲不曾杀鸡给她吃,对她太过吝啬,这所有的不满让她心生怨恨,从而怀疑父母是否爱她,便有了我尴尬的存在。
但怨恨归怨恨,我想沒有谁会小瞧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我们只管做好自己,父母即便有错也终会悔悟。也许她就单纯的认为,母亲上不了台面,父亲老了与年轻人在一起吃饭不合适,不曾想过母亲转身时的黯然神伤和父亲独处一隅时的落寞,心上可曾有东西划过?
05
我记忆里有个恒久的画面,每次不管是我一个人回去,还是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饭时都是母亲还在忙碌,常常是等她上桌时有人已吃完离席,看到菜吃得差不多时比自己吃了还高兴,总是叫这个夹菜,那个夹菜,甚至帮着夹,也不管别人嫌不嫌弃。
父亲总是端着酒杯在细嚼慢咽,牙不好 ,每次都吃得大汗淋漓,却努力挤出笑容,也是生怕哪个人吃不饱,总是把剩菜剩饭揽在自己跟前,生怕谁抢着吃了似的。
吃饭这件最最寻常的事情,父母一如既往地倾注着炽爱,上演着宠溺,作为儿女,我们是有能力反转的。
06
我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因凡身肉躯总裹挟着欲望,携带着自私,催人狭隘,使人丑陋,甚至让人变得狰狞,以致于稀释了亲情,连吃饭都变了味。
我想我会时刻告诫自己好好陪父母吃饭,因为,除了父母是唯一,其它的,都有选择的几率在,我心里,他们最珍贵!
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