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

作者: 闲钓银河月作钩 | 来源:发表于2022-09-21 09:49 被阅读0次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原文是:“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易经六十四卦之泽水困卦,其卦辞为“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原意是指人处困境之时,说话也没人信。此处是言而无信的意思。

故原文意为,处在两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国胁迫其屈从时,我须借助、利好用这形势。对处在困境中的小国,没必要讲信用。

春秋时期,虞、虢同为姬姓之小国,皆与晋国相邻,与晋是同姓诸侯。虞、虢两国同受晋威胁,一向唇齿相依,守望相助,连虢国的险要关邑夏阳,都是虞、虢两国共同防守,晋国虽一直想灭掉虞、虢,夺其土地人民,却也拿两国没办法。

鲁僖公二年(公元前658年)春,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献计,以宝马和玉璧贿赂虞公,从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虞公乃贪鄙之人,高兴地收下了晋国的礼物,答应借道给晋。虞大臣宫子奇劝谏虞公道:“虞、虢两国唇亡齿寒,虢国若亡,虞势不能独存。”可惜正如之前荀息预料的一样:宫子奇心里明白,但性格软弱,而且宫子奇只比虞公大几岁。自己明白,话就说得简短,别人却不一定能听明白;性格软弱,就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比虞公大不了多少,虞公就不会尊重他。果然宫之奇的劝谏没起到任何作用,见虞国旦夕将亡,宫之奇带上家人逃亡到了曹国。

虞公不但借道给晋,还出兵助晋伐虢,夏季,虞、晋联军攻克夏阳。夏阳一失,虞、虢两国皆失屏障,两国已难免灭亡(此处左传与谷梁传记载略有不同,左传认为晋只攻占了夏阳,在僖公五年,晋再次借道虞国,最终灭虢。谷梁传认为此时晋就灭了虢国)。

僖公五年八月,晋再次借道虞国伐虢,经过四个月战争,最终在十二月灭了虢国,还师途中经过虞国时,晋军将在虢国掠夺的财宝,分了很多给虞国,虞君更加高兴。这时晋军大将里克忽然称病,晋军就驻扎在虞国城外。

几天之后,晋献公来到虞国,与虞公在箕山打猎,虞国精锐尽出,欲与晋献公在猎场一较高下。里克趁机率兵夺取了虞城,虞国就此灭亡,虞君也做了俘虏。

荀息将以前贿赂虞公的宝马和玉璧找出来,送还给晋献公,笑着说“璧还是原样,只是马的牙齿多了几颗而已。”

可见假道伐虢之计,重在假道。虞公愚昧贪婪,轻易就被荀息玩于股掌之间,落得个亡国破家的下场,也算咎由自取。

相关文章

  • 假道伐虢

    今天读36计的第24计,假道伐虢---借机渗透,夺取胜利。 这个计谋的典故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

  • 假道伐虢

    “喂喂喂,观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张大帅在前方现场为大家带来独家报道!” 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连忙劝阻虞...

  • 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原文是:“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易经六十四卦之泽水困卦,其卦...

  • 【老秦人的故事】8、一匡天下(下)

    5、假道伐虢 话说晋国国内被骊姬搞得乱七八糟,但是在国外假道伐虢却赢得了一个满堂彩。 话说虞、虢二国都是公爵国,比...

  • 《假道伐虢中的假道》

    “假道伐虢”本是《三十六计》里,混战计中的最后一计。《三十六计》里关于“假道伐虢”的原文是这样说的:“两大之间,敌...

  • 单细胞36计之24---在火山图上标记基因名字

    24、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代码来源 下面...

  • 晋国史话·第一辑(206)秦晋两国对于崤山函谷关的争夺

    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分析 公羊传在叙述假道伐虢时,特别指出战前晋献公为伐虢一事寝食难安,因为虞虢联盟太牢固,他束手无...

  • 古代兵家谋略

    假道伐虢: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虞和虢两个小国,计划先攻虢。但要攻虢必先经过虞国,如虞出兵阻拦,甚至联虢抗晋,就难如...

  • 宫之奇谏假道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

  • 宫之奇谏假道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假道伐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yb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