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浅谈李鸿章一生(三)

浅谈李鸿章一生(三)

作者: 鲸鱼树island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17:10 被阅读0次


国内国外时人的评价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核心人物,他基本肯定了李鸿章,道出了李鸿章的才识与命运,生不逢时,值得同情。

“李无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始终在尽最大努力来维持他的国家的利益,但遗憾的是,他手中的筹码太少了!”

在西方的外交官中,李鸿章则被认为是“东方俾斯麦”,是那个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这固然有出于西方国家本身作为受利者的考量,但也可以看出在当时悬殊力量的对比下,李鸿章确实也为中国赢得了微小的利益。

“权倾一时,谤满天下”

在当时的清廷有对洋务不以为然的人,更有对李鸿章外交恨之入骨的人。有大臣更上疏将李鸿章明正典刑,言其“不但误国,而且卖国,国中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李鸿章之肉。”

外交分析


李鸿章在1871年被任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在大清国没有“外交”的概念,所有外事统归于“洋务”。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清的外交官。

李鸿章早期和晚期分别提出“委曲求全,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外须和戎,内要变法”的主张。这两者实质其实一样,即外交要以内政为基本依托,为内政服务,同时国家要增强自己的实力,改变虚弱的状态,为外交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于政治格局混乱时期,其根据现实主义的平台作出追求和平的判断,采取“避战求稳” “利益均沾”“以夷制夷”以及“弃藩邦保疆土论”的主导思想。

在外交策略上,李鸿章一直谨遵老师曾国藩所授的“忠笃诚信”为不二法门,这也是西方列强签订条约时点名只要李鸿章的原因了。

但更多的是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通过保持各国在华势力的均衡来达到以敌制敌的效果。他认为洋人并非要推翻清王朝,并且洋人能保证国家安全。所以李鸿章是在承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基础上,进而争取有所为。

我们首先应该肯定,李鸿章是指导洋务运动的开明官员,使中国在走向近代的道路上跨出了较大一步。但李鸿章始终对外国侵略者心存畏惧,总想以妥协退让换取与外国侵略者相安无事。 所以李鸿章暂时的缓解了中国的困境,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外交是把中国引入一个无底深渊中。

悲剧性


老师在给我们讲历史的时候总告诉我们不要对历史人物太苛刻,李鸿章的外交是有其不足之处,但时代背景下也只能如此。

在我看来,李鸿章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他亲手签了30多个卖国条约,这是他不能否认的。于是许多历史课本或者不少时人就把这罪过归功于李鸿章,称其丧权辱国。

字是李鸿章签的,但要是没有皇帝和慈禧的点头同意,李鸿章怎敢签下。

李鸿章在老师曾国藩的教导下,知道了要挺身入局,也知道了要徐图自强。于是李鸿章挺身入局抗下了千古骂名,在风雨飘摇中硬撑着大清王朝。

李鸿章的悲剧还在于他的“裱糊匠”身份。裱糊匠的名字不是后人给李鸿章加上的,是李鸿章自称的。“大清王朝大厦势将倾”李鸿章也认识到了晚清是强弩之末,他的所作所为只是填东墙补西墙,勉力支持根本没用。

李鸿章在他的老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就劝过曾国藩推翻清朝,但曾国藩拒绝了,曾要做一个圣人,他不想在发生内斗,恐有亡种亡族之险。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本有自保、划江而治选择的他,拒绝了分裂,继续当他的替罪羊,裱糊匠了。

“伏念臣受知最早,荣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痛;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赍志以终,殁身难瞑。现值京师初复,銮辂未归。”

李鸿章在1901年签完了《辛丑条约》后大块吐血,而后病逝。

李鸿章

相关文章

  • 浅谈李鸿章一生(三)

    国内国外时人的评价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核心人物,他基本肯定了李...

  • 浅谈李鸿章一生(一)

    早年科举 李鸿章自小天资聪颖,文笔非凡,比起曾国藩、左宗棠的科举之路来说,其可谓是一帆风顺。 24岁的他就考中进士...

  • 浅谈李鸿章一生(二)

    洋务运动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政府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内忧外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

  • 浅谈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 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权臣,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近代...

  • 逻辑思维第69期李鸿章活在当下的明白人

    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 李鸿章的一生 李鸿章PK左宗棠:不沉浸于过往恩怨 李鸿章PK张之洞:不跟历史叫板,不跟未来较劲...

  • 读《李鸿章传》有感

    年少不懂李鸿章,而今才知真中堂 李鸿章的一生,他自己曾这样概括:“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

  • 【21/6 茶余偶谈】曾李之格局

    道光二十五年(1845),会试落榜的李鸿章投帖拜入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曾国藩成为了李鸿章一生的大贵人。曾国藩...

  • 也说李鸿章

    清朝李鸿章,评价不一,众说纷纭。研究李鸿章,还原李鸿章,了解李鸿章,正确评判李鸿章。 (一) 年少李鸿章, 豪情有...

  • 合肥:“栋梁华夏资良辅”-李鸿章故居(4)

    “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这是李鸿章故居中“福寿堂”内的一幅对联。此联对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一生功绩...

  • 李鸿章与洋务

    李鸿章半生从戎,半生洋务,最终却落得卖国贼的骂名,这是为什么呢?他的一生真的是如此失败的吗? 李鸿章 ,在安徽出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李鸿章一生(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ch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