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从小皇子两年前不慎落水溺亡,董贵妃便一蹶不振,都说母以子为贵,眼看儿子就要被册立为太子,不料却半路夭折,伤心欲绝在所难免,时至今日依旧失魂落魄。皇帝为此也郁郁寡欢,终日借酒消愁,如是半年之久。如今,皇帝无子,东宫无主,后宫妃嫔竞相争宠。
时值阳春三月,民间繁花似锦,飞絮如烟,恰逢皇帝寿宴将至,宫墙内外,一片忙碌。
后宫各院一面为皇帝备着寿礼,一面为妃嫔们备着贺寿穿戴的服饰,可谓精挑细选,费尽心思,只为讨得皇帝欢心。一时间,负责皇帝起居膳食的太监们倒成了后宫争相拉拢的红人,其中原由不必细说。
后宫各主,据多路情报,探得皇帝喜好二三,便有的放矢,一言一语,一态一妍,一舞一颦,无不反复操练,其用心之极,比那书生寒窗苦读,悬梁刺股,亦不差分毫。
待一切准备停当,皇帝寿辰已至。
是日,春风拂面,万里碧空,禁军金甲执锐,戍于宫墙内外。御花园中,皇帝与太后亭内居中高坐,庄妃、董妃,吴妃、德妃分坐于左右两侧,台下群臣毕至,皆按品阶环坐于花园之中。寿宴之上,歌舞助兴,群臣祝酒,觥筹交错,吟诗作赋,歌功颂德,龙颜大悦,逐次封赏,不在话下。
酒过三巡,众臣不胜酒力,皆自告退回府,皇太后亦称略有困意,移驾回宫。皇帝兴犹未尽,乃屏退四周,只留下董、庄、吴、德四妃,令其侍奉左右。
皇帝命四妃与己以对联饮酒为乐:由皇帝先出上联,转动汤匙,待其止,匙柄所指者对下联,若对不上,则罚酒一杯,再由此人出一上联,并再转动汤匙,若对上,则由出题者自饮一杯,再继续出题。
皇帝出的第一个上联是:
寡人威震天下天下来归
匙柄指向了庄妃,庄妃自幼熟读诗书,早已心生一下联‘群臣效忠君上君上有赏’,但却故作糊涂壮,装作一脸茫然道:“陛下,您出的上联霸气凌云,冠绝古今,赎臣妾才疏学浅,无法应对,甘愿受罚”,说罢端杯欲饮,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坐在一旁的董妃,突然起身,恳请皇帝让她代庄妃对此下联,皇帝应允。董妃不紧不慢地一对,满座皆惊,连皇帝也拍手叫绝。只是庄妃有些怏怏不乐。
皇城气吞日月日月同辉
这一对,虽然不是对仗十分工整,但对出生贫寒的董妃来说,却是令人刮目相看。
皇帝满饮一杯,继而又出下一题:
百花齐放引来蜂蝶采芬芳
匙柄这次直接指向董妃,只见董妃端坐,身姿未动,只轻拂衣袖,略做思忖,便笑对曰:
万民共济驱逐蛮夷保边疆
皇帝又出一上联: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说罢,神色黯然,若有所失。
董妃未等汤匙转动便抢答道:
君王四海四海皆来贡。
……
如是再三,众贵妃大惊失色,原本寻思着董妃丧子之痛难以平复,欲观其言行靡靡之窘态,不料非但对答如流,还再次赢得皇上的夸赞,获御赐凤冠一顶。
想来,董妃这丧子之痛,今日已然痊愈,从此后宫龙宠之争又添一劲敌,庄妃、吴妃、德妃面面相觑。
说起这几位娘娘,倒是出生迥异。庄妃,年幼时父亲被贬,家道中落,和董妃一同被选入宫,又一同修习宫廷礼仪,同塌多年,后来又先后被册封为贵妃,二人曾亲如姐妹。德妃,孝仁皇后的表妹,当朝宰相的亲外甥女,随皇后陪嫁入宫,17岁时得皇帝垂幸,册封为嫔,后皇帝为怀念孝仁皇后,又册封其为一等贵妃。吴妃,乃吴王夫差的后人,哥哥吴刚当朝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驻守在西南边陲,十五年前助皇帝夺得龙位。
这四妃,自皇后仙逝,皇帝皆宠爱有加,然董妃更得偏爱,或因其端庄娴熟,懂理得体之故。
六年前,中秋佳节,因皇后丧期未过,宫中并无盛宴,皇帝只召几位贵妃前往养居殿小酌。其间,董妃饮酒过剩,醉卧君怀,体香酥而面绯红,乘龙榻而得幸宠,朝来酒醒,喜获龙种,怀胎十月,诞下一子,聪慧过人,一岁能识字,两岁能诵诗,三岁习书画…其后溺水而卒。人皆叹息曰:天妒英才。
今日,皇帝寿宴,众妃欲效当年董妃醉酒之事,纤手拈杯,朱唇抿酒,千娇百媚,尽态极妍。凡遇吟诗作对,无不答曰“臣妾驽钝,才疏学浅,但求一醉,愿陛下万寿无疆”云云。唯董妃泰然自若,对答如流。
皇帝与众妃相饮甚欢,不觉已是午后,艳阳高照,花草吐芳 ,池水清澈,空气氤氲,亭中杯盘狼藉,花香、体香、与酒香,四处飘散,皇帝醉眼朦胧,坐姿不稳,庄妃、吴妃、德妃皆已酩汀大醉,时而伏于案前,时而摇摇晃晃,时而继续饮酒,时而胡言乱语。
“姐姐!姐姐休要怪我!你若不死,在皇上眼中妹妹我终究只是你的奴婢!”只见德妃伏于案前,右手锤案,浑身发抖,言语急促,如入梦魇。接着又哭诉道:“可是,可是你死了,皇上还是不正眼瞧我,都是那个该死的董妃!”
少时,吴妃又言:“那个董妃,有甚么好!论容貌,论家世,哪一样能与本宫相提并论!可陛下偏偏钟爱于她,还让她得了龙种,哼!想当皇后,痴心妄想!本宫定不让你如愿!”
吴妃醉语,言之愤愤,咬牙切齿,恨不得将董妃剥皮抽筋。董妃听罢,心如刀割,目光如炬。回想当年,吴妃将一香包赠于皇子,此香包内置香草,外包绣福云锦,金丝绒线精心缝制而成,外观十分精致,连庄妃见了,都赞口不绝,执于掌心端详许久,爱不释手。原以为吴妃视己如同姐妹,未曾想竟有如此这般恨意。董妃当即思忖,为何当时皇儿得此香包,便失足落水,料定是这香包里大有文章。但是当时,皇帝差大理寺彻查皇子落水一案,仵作对皇子的尸体进行过查看,此香包也被送太医院做过勘验,若真是吴妃所为,不可能一无所获,董妃越发觉得蹊跷。
董妃正思虑间,忽闻得庄妃伏于案前,有气无力地说道:“口干舌燥,要喝水…”
董妃瞧见庄妃妹妹醉酒憨态,又回想起二人在宫中相处多年的点滴,不禁生起了怜爱之心,正要倒水,庄妃又说:池塘里到处都是水,喝吧,哈哈哈哈…”
皇帝伏在一旁突然拍案大怒道:“大…大胆逆…逆臣,毒…毒朕爱子,谋…谋朕江…山,朕要灭你九族,对……灭…灭…灭你九族!”
原来,董妃衣服上涂抹了一种香膏,名曰酒香摄魂膏,产自西域,传闻,此物涂抹在衣物上,缓缓散发的香气,可令人心醉神迷,饮酒者吸入此香,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今日一试,果然名不虚传。
酒醒寿宴毕,各自回宫。
月余,庄妃于御花园中投池自尽,德妃被打入冷宫,吴刚奉召回朝被擒,吴氏一族,尽遭屠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