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又吹起来了,春天过了大半,家里的活儿还没有干完,我在房顶远望自己长大的村庄,这是山越发颓圮古老的土地。
在干活的间隙,我请教了长辈,原来有那么多房屋是五六代之前的人盖的。也就是说,入眼所及,村里众多的屋子超过了一百年。
我对此是很惊异的,包括比我大二三十岁的人儿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些房屋如此古老。周围的村庄早已旧貌换新颜,我对此除了无奈似乎无能为力,尽管我已经读了这么多年书,也瞥见了这片土地可能的繁华与富贵,但我依然无法也无能力改变这片土地上的贫瘠与无赖。
其实今天的天气偏阴,一点儿也不炎热,干活的人相对舒服。我站在屋顶吹着清风,环顾这古老相传的房屋,那些大清的、民国的和新中国的瓦片,此刻正巧妙地排列在一起。
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我家里还想着猫,养猫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防老鼠,因为家里养了蚕,老鼠会吃蚕。那时候其实家家都养猫,所以白天黑夜总能听到猫咪们在房顶大战,它们身形矫健、它们胆大如虎,在它们无数的奔跑跳跃中,那些大清的、民国的、新中国的瓦片呼呼从空中落下,最后全碎到了一起。
谁能知晓那些瓦片最后的结局呢?我想,铸造这些瓦片的师傅对它们是有感情的,倘若先前的他们知道自己铸造的瓦片会和未来铸造的瓦片回到地面后“你侬我侬”,也许他们会快乐吧,毕竟自己制造的瓦片在屋顶出力更久。
我并不好随意揣测那些后来铸造的瓦片的铸造者们想过什么?到我宁愿相信他们是快乐的,因为这些瓦片曾在屋顶认真的担负过责任,它们的摔碎纯粹是因为机缘巧合。
除了那些跨时代的瓦片引起我的思考,还有那些跨时代的果树,村子里桃李杏柿各类果树不少。有相当数量的果木其实已经在村里度过上百年了,它们的栽种人,如今也只是偶尔出现在大人们的谈论中。
这些古老的树木如今成为了子孙后代把住宅基地的依靠,很多家户的就是以古树作为界线进行划分的。
其实,从今天的现实推断,古人栽树的时候,也许并未想过未来子孙后代的居住地会如此拥挤,也可能并未想过子孙后代会因为宅基地发生数不清的纠纷与烦扰。那些古老的树木,总是在不同的时代担任不同的角色,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与悲凉,它们见证了这片土地长久的贫苦、无赖与徒劳无功的挣扎。
我的视线再往上移,那是我的小学,那是本地最高的建筑,那是可以俯瞰这片土地的建筑。小学时候,大家最羡慕的,就是小学工作的老师,因为他们有漂亮的宿舍,轻松的工作,如今,他们的优势依然。
这片土地,快三十年了,真的一点儿变化也没有啊。
劳动日复一日,明天还要继续劳动,明天的思考留到明天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