哽而不止则跈丨《外物》章九

作者: 千里飘蓬 | 来源:发表于2017-07-25 16:05 被阅读3次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目彻1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zhěn)2,跈者众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无降,人则顾塞其窦。胞有重阆3,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4;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注:

1彻:通。

2跈(zhěn):戾(王念孙 说)

3胞有重阆:胞,人身皮肉之内有一重膜包络此身。(林希逸说)

4勃谿:反戾。

译:

眼睛通彻则明亮,耳朵通彻则聪敏,鼻子通彻则灵敏,口舌通彻则甘甜,心灵通彻则智慧,智慧通彻则厚德。凡是道便不可壅阻,壅阻就梗塞,梗塞就容易产生戾气,戾就会残害生命。有知觉的事物依赖气息,它的气息不盛,并不是天性的过错。天然的穿凿孔窍,日夜没有止息,人的嗜欲却闭塞了各种孔窍。胞膜有空隙任气流动,心神要同天地共游。室内没有空的地方,婆媳相处也会争吵;心神不与天地同游,六窍也会相互干扰。人林丘山所以引人入胜,也是因为置身其中心神舒畅的缘故。

(本章讲心神通达之理,以译代解。)

相关文章

  • 哽而不止则跈丨《外物》章九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目彻1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

  • 心有天游--心灵的一种自足状态

    #庄子# 杂篇·外物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

  • 【布谷書社“閱经典·習功夫”/之庄子/外篇 /外物  2020/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 鼻彻为颤,口彻为甘, 心彻为知,知彻为德。 凡道不欲壅,壅则哽, 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

  • 得意而忘言丨《外物》章十三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荃1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2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

  • 外物不可必丨《外物》章一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

  • 未尝过而问丨《外物》章十一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静然可以补病,眦(zì)媙(miè)1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

  • 偶感

    成功而自满,未若失败而自勉。成功而自满,则此心非独溺于须臾成功之乐,亦乃自绝于外物之乐,乐尽则外物无不可厌;失败而...

  • 《四维通慧刘宏毅》今日晨语

    今日晨语:物物而不物于物 庄子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哪里会受到外...

  • 物物而不物于物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里有一句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大意是,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

  • 至人不留行丨《外物》章八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1,决绝之行2,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哽而不止则跈丨《外物》章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aw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