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故事
八分钟故事 | 不论经历什么,永远不失温暖和热爱

八分钟故事 | 不论经历什么,永远不失温暖和热爱

作者: 剧不终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13:10 被阅读88次

文:剧不终

每年开春起,南方各地的枇杷渐次成熟上市。3月里吃的是云南蒙自的枇杷;到了4月,两广的枇杷接力上市;进入5月,鲜美多汁的川籍枇杷又该蜂拥而至......。

每当远道而来的枇杷风尘仆仆地出现在我面前,总让我想起另一个一吃枇杷就笑眼弯弯的人来。

他姓王,名佳业。

我认识佳业是在6年前。

6年前的春末夏初,我在四川广安参加一个乡村义诊活动,身份是组织者之一。

活动前一天,在网上报名的医疗志愿者们从全国四面八方陆续赶来。

下午2点,负责接机的同事打来电话,告知一个令我们颇感意外和棘手的消息:他接到的志愿者里,有一位腿部自小有疾,走路跛行的。

他就是佳业,来自山东滨州的一家基层小医院。为了参加这次活动,他先从滨州坐长途夜车抵京,再转机飞到重庆。

他一再向我们道歉,因为担心我们不同意他参加活动,所以在网上报名时,他刻意隐瞒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这让我们犯了难。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对于医疗志愿者们来说,每场义诊活动都不是作秀、摆花架子,而是一场硬仗,是对体力、脑力的极大考验。

我们的义诊点一般都设置在较为偏远、不方便就医的乡村地区。届时,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闻讯赶来,就医人数之众,根本让我们无暇他顾,分出人手和心思去照顾他。有时,我们还会扛着慰问品和药品,一路跋山涉水,去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家里出诊。拖着一条病腿,他的身体如何能胜任?

佳业一再向我们保证他不会拖大家后腿,也不需要特殊照顾,这让我们难以决断。拒绝他、让他打道回府的话终于还是没能说出口。我们终是有些于心不忍,但心里仍少不了对他的埋怨。

第二天一早,我们出发时,天刚蒙蒙亮。从住地坐车,一路颠簸,两小时后,到达提前做了点简单布置的义诊点。

门外已有陆续赶来看病的乡亲们在排队。志愿者们也不用多安排,各自找到摆有自己名签的位置坐下,顾不上喝口水,就迅疾投入了诊疗工作。

佳业的诊疗桌离门口很近,这是我们的疏忽。当时审看报名表,因为看他年轻,又是男性,所以把他安排在了接诊量最大的位置。在得知他的身体状况后,我们忘了对这个细节做出调整,我心里暗暗自责。

和预想的一样,靠门位置的接诊量果然是最大的,在佳业桌前候诊的病人,一直排着长队,不断有新的病人加入进来,始终不见队伍长度减少。

佳业工作起来的时候,脸上挂着严肃、认真的表情,不急不躁地和操着方言的病人反复交流。并不因病人众多,而有一丝一毫的心浮气躁。

那天出奇的热,虽然才是五月底,但气温已经爬到了38度。一个来小时后,佳业的额头上已经爬满了汗珠,后背也已湿透。

我们轮番过去劝他喝水,他统统拒绝了。因为怕喝水以后会上厕所,自己腿脚不便会耽误时间,让乡亲们久候。

到了中午,围在别的志愿者桌前的病人逐渐散去,大家得以短暂休息用餐,唯独佳业那里,还排着一小队人。

我们心疼佳业,向乡亲们解释,希望大家能体谅佳业的辛苦,先让他花5分钟时间吃点东西。佳业拒绝了,顶着一脑门细密的汗珠继续看病,直到下午2点多病人散尽,才吃上一口早已凉透的盒饭。因为用嗓过度,他的声音已经变得疲惫嘶哑,但面部表情始终轻松愉快。

一个人独自完成了五、六十个病人的接诊量,佳业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他的能力和担当。

他的温暖善良、他的一丝不苟、他的固执坚持,有着极大的感染力,荡涤尽原本藏在我们心里的疑虑、曲解和抱怨,令我们有些自惭,更让我们心里翻涌起对他的抱歉和心疼。

一天的义诊活动几近尾声。乡亲们热心地带领我们走过一条细长蜿蜒的田埂,去对面的一处枇杷林里摘果子。佳业没有同往。因为腿疾的原因,这段路程对他来说有些困难。

枇杷刚熟了一小部分,还没有大面积上市。果树没打农药、没施化肥、自然天成。果子吃进嘴里,甘甜多汁,沁人心脾,那味道,没治了。

我们争抢着付了钱,带回一些枇杷给佳业。他剥去皮塞进嘴里,吃得很开心,不绝口地赞,嘴边、眼角堆满了笑意。

又有乡亲送来一筐土鸡蛋,非要让志愿者们收下。佳业在一旁看着大家推推搡搡地谦让,只是咧嘴笑,露出一口白牙,也不说话。

返回住地前,我们在义诊点的院子里合影。身后是一面白色旗帜,上面写着大大的六个字——“你是我的天使”。旗子鼓风飘动,佳业和其他志愿者们并肩而立,脸上的笑容真诚、由衷。

我有些懂了佳业。懂了他藏在温暖笑容背后的善良,懂了他山迢水长跑来做志愿者的坚持,也懂了他内心的快乐所在。

广安一别,我和佳业再未谋面。前不久才得知,两年前,他从滨州的那家基层小医院辞职,顺利通过公开考试,被东营市一家三级医院录用,在一个全无根基的新地方,从零开始,顽强地扎根发芽,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经历一段重新被认可的过程。

驱使他做出这一重大职业选择的,是佳业一直以来希望提升医术的心愿。他一直很羡慕那些医术精湛的专家,他希望到大一些的医院从医,可以更好地提升医术,帮助更多人从病痛中解脱。

他在工作强度最大、压力也最大的重症医学科工作。原本,他只是在重症科人手紧张时过去帮忙,但共事一段时间后,科主任再不愿放他走。这一点,我完全可以想象到。尽管相处时日短暂,但他的朴实、勤勉让人印象深刻。

在重症科的工作如履薄冰。病人往往病情危重,在病情稳定下来之前,根本不敢离开左右;重症病人的病情变化也快,要求接诊大夫给出治疗方案谨慎、果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佳业是科里收治病人最多的大夫。同上一个夜班的护士们都怕了他,经常半夜收治病人,让大家忙得人仰马翻。

留在身体上的遗憾并没有影响他成为科里绩效评分最高的人,同事们都很喜欢这个朴实、勤快的小伙子。

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很多假日也难得休息,经常是超负荷熬夜工作后,第二天又被一个电话叫去医院抢救危重病人。和前一份工作比起来,不知辛苦多少倍。

老婆要生第二个孩子那天,他夜班,实在走不开,只能在电话里叮嘱:如果太急了,就拨120叫个救护车送来医院……

提起那份远胜于前一份工作的辛苦,佳业也有些惆怅和感慨,但他说:从没后悔过这一选择。

他终于如他所愿,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发光发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时间退回到2010年,我认识佳业的前一年。

那年4月,玉树地震。佳业那年30岁,还在前一家基层小医院就职。

震后一个月,听闻震区缺医少药,佳业向单位请了假,跑去玉树做了半个月的民间医疗志愿者。那时,他的第一个孩子刚刚九个月大。

震区的生活条件很艰苦。5级以上的余震不时发生,大家对此已是司空见惯。

高原的水冰凉刺骨,洗手时扎得手指关节生疼。高原地区少有蔬菜,半个月里,志愿者们几乎顿顿方便面。因为气压低的缘故,水虽然沸腾了,但温度并不够泡开方便面,所以他们的一日三餐就是没有泡开的方便面。

刚去的时候,佳业他们就一个帐篷,白天用来看病,晚上收拾收拾再用来睡觉,后来又分到一顶帐篷,这才把工作帐篷和生活帐篷分开来。一顶帐篷里住5个人,最多时住了7个志愿者,不分男女,混住在一起。虽然隔了一层防潮垫,但每晚躺下去,依然感觉身下一片潮湿阴冷。夜里下雨,帐篷里的雨水越积越多,水漫过防潮垫,身下的海绵垫也吸饱了水,身体就半陷在濡湿的垫子里。然而,这般艰难的环境也没有浇灭佳业的热情。

灾后,部队在震区建了一所医院。但因为当地地广人稀,再加上交通条件不佳,离得远的藏胞就医并不方便。

佳业他们驻扎在位于震中地区的玉树州州府结古镇加吉娘村。给他们做翻译的,是当地一位14岁的少年,名叫成林桑舟,那是一个瘦而结实的小伙子。他的脚趾患甲沟炎已经多年,一直没有治疗,流着脓血的脚趾头肿得很厉害。

因为志愿者里没有外科医生,只能由本是内科医生的佳业上阵,给小伙子做了一个拔除指甲的小手术,这也是佳业从医以来做的第一个手术。手术就在帐篷里做,工具也都是临时消的毒。

成林桑舟身体壮实,恢复很快,术后就休息了两三天,就又在志愿者身边跑上跑下了。只是脚趾头不敢着力,翘起来走路。他一瘸一拐走路的样子,让佳业失笑,笑言和他成了一对形象很搭的难兄难弟。

5月的最后两天,佳业被接去一个叫赛马场的灾民集中安置点出诊,那边一位名叫达杰的翻译负责骑着摩托车接送他。

那里的病人很多,排着长队等待接诊。排队的病人们眼神里满是焦灼和期待,和在广安时一样,佳业不好意思中途休息,一口气工作到下午六、七点,每天都要接待四、五十个病人。因为言语不通,问诊过程很是困难,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每句对话都需要翻译,有些句子达杰翻译起来也很挠头。

驻地附近有一位患有脊柱结核的病人,结核部位的周围已经脓肿、破溃,因为长期得不到救治,只能任由伤口溃烂流脓,佳业知道了,隔日赶去病人家里,为他换药。

6月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大大到当地视察,车队从志愿者们的医疗帐篷前驶过,停在距离不远处的当地临时支部办公点前。原本,安排了志愿者们一同去迎接习大大,佳业刚刚走出几十米,一位阿卡(藏族出家人的一种身份级别)叫住了他。

阿卡腰痛5个多月,咳嗽,痰中带血已是两月有余。佳业仔细问诊,给他做了一些常规检查,心里约略有了数,肺癌的可能性很大。佳业建议阿卡去大医院拍个胸片,果不其然,胸片显示,阿卡的左肺有类圆形肿块。诊疗结束,送走阿卡,习大大也已结束视察工作离开。

心地善良的藏胞热情仗义,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总是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给人看。

玉树的藏狗很凶,数量也多,14岁的小翻译成林桑舟总是拍着胸脯大力宽慰佳业:哥哥,没事,我能保护你,对付一只藏獒我都没问题!外出看病时,小伙子总是帮佳业拿药箱,难走的地方还不忘扶上佳业一把,很是细心。

当地村民推举村长的儿子,一位有文化的出家人,给佳业起了个藏族名字——昭平亚卓,“昭平”在藏语里是救助人民的意思,“亚卓”是凡事皆发达的意思。藏胞们的无限感恩和祝福之意都包含进了这个名字里。这个名字也被佳业珍而视之,一直作为昵称挂在他的QQ上。

因为组织这次志愿行动的公益机构经费有限,不能在灾区停留更久让佳业心里充满遗憾。为了替组织者节省路费,佳业和其他志愿者们回程的旅途都选择了更加便宜的交通工具。先从玉树坐16个小时的汽车颠簸到西宁,再从西宁坐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再从北京坐长途车回滨州,行程两天两夜。

我问佳业:苦吗?

他压根还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做那种纯粹的医生很有成就感,能帮助到人真的很开心。

心怀善良的人啊,扎西德勒。

我很好奇佳业是如何做到的,把命运加诸在身上的坎坷和不幸,转化为对生活和人世的热情。

他患病是在5岁那年,突发格林巴利综合症。因为身在农村,就医时间晚了,加重了病情,当时已经到了全身瘫痪、累及呼吸肌喘不动气的程度。父母带他在大同、北京的各大医院间奔波辗转。不幸中的万幸,40多天后,危重的病情开始逐渐好转,但留下了伴随终生的跛腿后遗症。

那些长长的成长岁月里,佳业都在与命运加诸在他身上的不公抗争,通过日复一日的锻炼摆脱拐杖的束缚。从最初拄着双腋杖开始,日拱一卒、逐步改善,到一支单腋杖加一支手杖,再到两支手杖,再到一支手杖,直至完全摆脱手杖。没人知道、也没人能体会,那些路,他走得有多艰难。

摔跤是家常便饭的事,直到上了高中,他的膝伤从来没有好过,总是青一块紫一块,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人们常说“在摸爬滚打中长大”,这话放在他身上,实在是再形象不过了。

佳业说:身体是客观条件,既然改变不了,那就慢慢接受它。他慢慢接受了自己的身体条件,慢慢习惯在陌生人投来的视线里泰然自若,慢慢开始不允许自己以腿疾为由接受别人的特殊照顾,也慢慢以一个健全人的责任和担当来要求自己。

“这些挫折,非但未能消磨去他生命的勇气,也未能冷却他的热情,生命虽然坎坷,人们虽然冷酷,他却是仍然热爱着他们的。” ——摘自古龙《孤星传》。

疾病让佳业的腿部失去了一部分力量,但这些力量又在身体里另外的地方重新生发,并且更加茁壮有力。究竟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他不论经历过什么,永远不失热爱,不失对生活、对事业、对需要帮助的人的热爱。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种感觉:心愈柔软,生命愈有力量。

又到一年枇杷陆续上市的好时节。

我在微信这边逗贫:还想不想吃枇杷了?

佳业在那端怅怅地答:再也没有吃到过那么好味道的枇杷了。

我又想起了他当年吃枇杷的样子——一大颗枇杷,剥了皮放进嘴里,刹时,眉眼嘴角都在笑。

那一刻,是世界最温情的样子。

Endless

心愈柔软

生命愈有力量

文 | 剧不终

图 | 题图据CC0协议引用

相关文章

  • 八分钟故事 | 不论经历什么,永远不失温暖和热爱

    文:剧不终 ▼ 每年开春起,南方各地的枇杷渐次成熟上市。3月里吃的是云南蒙自的枇杷;到了4月,两广的枇杷接力上市;...

  • 故事或是故事

    故事是什么, 大概是火炉旁, 温一壶酒,或是泡一杯茶, 娓娓道来, 平淡却不失惊喜, 平常却不失离奇, 平庸却不失...

  • 我要学会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不失去,不失去你的耐心,不失去你的热情,不失去你的温暖和善意,不失去你骨子里的天...

  • 2019年,我们继续相亲相爱…

    原创:温碧泉 人与人之间因为有故事才有回忆,因为有回忆才温暖。所经历过的事情,总是温暖和丰富着生命的旅程。 --题...

  • 追逐梦想的人永远年轻 - 草稿

    这车站的人来来往往 有多少是完成了梦想 衣锦还乡的 追逐梦想的人永远年轻! 不论你正在经历什么 不论平凡还是伟大 ...

  • 狗年,说说我家的青儿

    狗若爱你,就会永远爱你,不论你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经历了多少时光。 青,青儿和我同龄,...

  • 总有一束光,带你绝处逢生

    无论人生经历多少磨难,总会有一束光,足以穿透黑暗,迈着坚定的步伐,真诚而不失浪漫地热爱着自己所热爱的,迎着阳光...

  • 女孩别自弃

    不论什么年纪,不论什么身份,不论经历什么,你都不可以轻易放弃你自己 。 每个女孩子,这辈子都会经历这几个身份,先是...

  • 《》

    改天是哪天 下次是哪次 以后是多久 去经历 去后悔 永远年轻,永远向上,永远热泪盈眶。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 永葆天真 不失热爱

    卡尔维诺在《论童话》一书里认为,所有的童话被集合在一起,都在不断重复和变化的过程中处理着人世间各类疑难问题。 童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分钟故事 | 不论经历什么,永远不失温暖和热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xg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