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看动画片的时候很害怕里面有坏人,比如白雪公主的坏皇后,还有索菲亚小公主里的想偷那颗魔法宝石的魔法师。看到了就会哭,无法接受坏人的存在。这种儿童节目里的坏人也都很弱智,也很容易就失败了,可是小家伙依旧很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好会有勇气去看看这些。
目前小娃还在道德两难问题的最初阶段,前习俗水平的阶段一。
“水平1:前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
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个体以行为对自身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以为任何一件事只要被惩罚了,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服力量本身就是价值。如,他们说海因兹偷药合理,因为不偷药,妻子会病死,他要受到谴责。也有的说海因兹不该偷药,因为被抓住会坐牢、受罚的。
阶段2:相对功利为定向。
个体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开始知道了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是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的。交换就是“你帮我抓痒,我也帮你抓痒”,而不是根据忠义、感恩或公平来进行的。如,赞成偷药的行为者认为妻子过去替海因兹做饭洗衣,现在病了,该去偷。也有的认为,药店老板发明药就是为了赚钱,所以老板是对的。”
目前的道德标准,对小娃来说,都是脸谱化的。好人就是好人的样子,坏人就是坏人的样子。我也只能在一旁轻轻的说一句,坏人没有那么笨的,坏人也会长着好人的脸。不过娃儿依旧沉浸在坏人好可怕的畏惧情绪中,估计啥也没有听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