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经济学思维正确地做决策?
经济学是解释人的行为的,经济学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经济学就是一门教我们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学问,而做决策的前提是要全面掌握信息,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能看见“看得见”的东西,还要能看见“看不见”的、需要靠推演才能知道的东西。
我们更需要用“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思维把自己武装起来的经济学思维,它能帮助我们尽可能地消除决策盲点,减少不确定性,当我们真正掌握这个思维工具后就会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视角更多元了、思考的层次更加丰富了,对于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考量更均衡了。
首先,思考问题要做充分的想象。其次,不要被看得见的利益蒙蔽双眼,试着做个有远见的人。经验和远见会帮助我们战胜人性的弱点。
决策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思维成熟度的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说,决策不仅影响着当下的选择,而且还会对我们未来的人生方向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地运用“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思维工具,可以让我们摆脱被直觉的控制,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紧密连接的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和更理智的决策。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金句:如果商品不能越过边界,军队便会代而行之。

怎样改变自己的消费“坏习惯”?
经典经济学的理论认为,人们为了获得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价格,和失去已经拥有的同样商品所要求的补偿价格相比,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而行为经济学的立论根本是禀赋效应,指的是当个人一旦拥有某种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估要比拥有该物品之前增加很多。
人们常常并不是高估自己所拥有东西的价值,可能更主要是受到放弃拥有所产生的痛苦的影响。
行为心理学中最接地气的理论就是心理账户理论。比如说,现在有一家生产高端糖果的厂家,在做宣传的时候卖力地说自家的糖果有多好吃,但是花几百块钱买一盒高级糖果给自己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真是有点舍不得,因为他们会把买糖果的钱记在生活必要消费的账户里。但是如果厂家宣传说这种高级糖果是送给心爱的人最好的礼物,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很可能会掏腰包购买。
因为消费者会觉得,这是在他的情感维系账户里进行支出,这个是被允许的范围。消费者会买一些自己平常根本舍不得买的东西送人,因为这种消费在他们的心中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账户开支。行为经济学让经济学的理论变得更接地气,从而帮助我们做出更加睿智的选择。
读懂了行为经济学,改变自己的消费“坏习惯”。
《“错误”的行为》金句:认识“错误”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

系统美在何处?
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比喻无辜的人被牵连而遭受灾祸。
所谓系统,是指一组相互连接的元素,在一定时间内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元素、连接和目标。大多数人往往会关注元素,而忽视了元素之间的连接,还有要达成的目标。
只要不触动系统的内在连接和目标,即便把所有的元素都换掉,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者只是发生细微变化。相反,如果事物之间的连接改变了,系统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系统发生变化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影响系统变化的是增量,它可以快速地大起大落,而存量的变化一般比较缓慢,而且有滞后效应,可以作为整个系统的减震器。
复杂的系统自带一种独特之美,即便经历种种灾难,最终能恢复平衡,顽强生存。这些系统运行得如此之妙,竞争与合作并存,冲撞与和谐共生,并且在不断学习、进化,充满着无限的可能。系统之美的三个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系统给我们带来了风险和冗余,但也让我们变得更为柔韧和坚强。我们正应该积极地拥抱系统中的自组织、无序和变异,慢慢体会其中蕴含的智慧之美和成长进步的勃勃生机。
《系统之美》金句:杠杆点所处层次越高,杠杆作用就越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