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晚自修,让我对我的学生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晚自修快下课的时候,我一如往常,让学生们默写诗歌,随后开始在教室里巡视。走着走着,我发现几个学生上次听写的错误没有订正(因为我们听写本和默写本是同一本子,曰听默本)。上面刺眼的红叉,依然静静地躺在本子上。我心里微微有些不悦,但没有当场发作,只是默默记在了心里。
默写结束,学生们陆陆续续交上本子。看着收上来的一摞本子,我略作思考,然后对课代表说:“明天提醒我带教鞭来上课。”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原本安静的教室瞬间炸开了锅,坐在前排的同学条件反射般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溜圆,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后排几个调皮的男生,先是相视一愣,紧接着脸上浮现出一抹紧张又带着疑惑的神情,一边小声嘀咕着,一边用手肘轻轻碰一碰身旁的同学;还有的同学手忙脚乱地整理着桌面,似乎想借此掩盖自己的心虚。我看着他们,表情严肃,加重语气说道:“想想上次听写有多少同学没订正,自己心里清楚。这个习惯有那么难养成吗?”听到这话,不少同学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恍然大悟又略带心虚的神色,原本嗡嗡作响的议论声也瞬间小了下去。
晚自修下课,我把默写本放在讲台桌上,提高音量,特意叮嘱:“本子放在这里,千万不要动,明天早上我再改。”学生们纷纷点头,但我从他们的眼神里捕捉到了一丝不安与好奇。
我从来没有把上交的作业留在教室的习惯。但是今天晚上,我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来这一出。
离开教室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从楼梯下去,而是把书本放在办公室,然后特意穿过走廊,重新拐到了班级前门。
果不其然,透过门窗,我看到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一大堆孩子围在讲台前,手里拿着自己的本子,神色慌张又急切。有的同学一边快速翻书查找答案,一边嘴里念念有词,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有的同学因为紧张,手忙脚乱地翻着书页,本子都差点掉在地上,好不容易找到答案,又匆匆忙忙地在本子上涂涂改改;还有的同学小声地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互相核对答案,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错误,眼神中满是焦急与专注。他们时不时还警惕地看向门口,那模样像极了偷吃腥的猫,稍有风吹草动就准备逃窜。这一幕与我的猜想无异,看来我还是比较了解我的学生的。
但是说实在,这一幕虽然在意料之中,但我心里依然五味杂陈。我明白他们不是不想学习,只是缺乏自律和自觉性。这“偷偷订正”的行为,虽违反了我的要求,却也让我看到了他们想要弥补错误、渴望进步的心。或许,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自律和责任感的培养。
这一场小小的“斗智斗勇”,让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