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医学人文健康&养生
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者: 疾病从何而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14:22 被阅读29次

很多人都说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这里暂且不下结论能不能治好,只是从糖尿病的症状来分析一下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糖在人体的作用主要是为身体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那么现在血糖为什么会升高呢?现代的说法主要是胰岛素不足,所以,过去治疗糖尿病的唯一办法就是补充胰岛素,或者是设法刺激胰岛素分泌。但是现代也有研究表明,胰岛素不足仅仅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发生障碍。所以看起来血糖高,糖多了,而真实情况却是机体组织细胞处于缺糖的状态。(糖在血液,不能被吸收入脏腑供能)对于糖尿病首先得有一个宏观认识,它不是糖太多,而是糖不足,我们要设法解决的是糖的吸收利用问题。

为什么多食?

脏腑含糖量不足就得想办法补足,怎么补呢?机体会启动各式各样的方法,其中一个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方法就是易饥,多食。糖是甘味的东西,而甘味在五行当中属于土,因此,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糖的代谢利用障碍就是土系统的障碍。糖尿病血液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就是土太多,而血于医于自然可以与什么类比呢?可以和江河类比。人之血脉,如大地之有江河、把血中糖多放到自然界就是水中土太多了,江河中土太多了。

过去的大江小流水都是清澈见底的,现在呢?浑浊,因为水中有了很多杂质,其中一个就是土太多了。土为什么会跑到河里?土为什么会流失?由于树木的砍伐,植被的减少,所以土很难待在本位,几度风雨就把它带到了河里了。

为什么多饮?

我们首先来感受一下口渴的过程,人之所以口渴是因为口舌没有津液了,口舌干燥了,在中医理论口渴这个过程的感受器官是是什么呢?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所以我们讲口舌其实就是讲心脾二脏,讲火与土。

渴跟干旱很类似的,在天曰旱,在人曰渴,水在江河湖泊,其性本静,水本不能自润万物,必须借助其他中介的作用,这个中介就是木,木为水所生,所以木为水之子,在五行中离水最近的就是木,古人讲木和水的关系形容为“乙癸同源”,也就是水木同源。而心作为五行之中的火,又为木之子,由木所生。因此,心的苗窍——舌要想得到滋润,就必须靠木吸水以上养。

另一方面是木和土的关系,土为脾,在窍为口,土要想真正保持湿润,是需要木的存在的,比如原始森林和沙漠,一个土质湿润,一个土质干燥,可能有的人就在想到底先有木的存在还是先有土的湿润,在这是想说的重点是木和土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缺一不可,互相成就。

所以很显然,上述多食多饮的本质问题都在木,也就是肝。

为什么多尿?

两个原因,一是本来就喝的多,二是肾脏虚,不能把水液回收从而被排出体外。尿液的生成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进行的,首先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滤出到肾小囊腔中,形成超滤液,又称原尿,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一部分水和有用的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正常的重吸收的量应该占比99%,排出体外的只有1%。如果肾脏功能不足,首先表现就是多尿,以及血尿,因为是全身血液流到肾脏再重吸收该利用利用,该排出排出,这也是为什么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晚期)病人必须体外做透析一样,说的通俗点,透析就是洗血。肾脏主管水液循环系统,在中医理论肾脏属水。

所以很显然,糖尿病人的另一个问题就出在肾(水)。水生木,水都自身难保,怎么去生木呢?

中医古籍《伤寒论》里面最后一个病证叫厥阴病,足厥阴肝经,这个病的提纲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个病张仲景给出的治疗方是乌梅丸。乌梅丸从总体来说,有寒温两组药组成,其中温热药为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桂枝,共七味;寒凉药黄连、黄柏、人参,共三味,合之,温热七,寒凉三,温热之比远大于寒凉。

为什么糖尿病不好治,因为按照五行相生的规律,按照六经传遍的规律都是最后阶段。后面会继续写关于糖尿病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徽章_007:长知识了,总以为糖尿病和平时的饮食中含糖量偏多导致,糖尿病都说是富贵病,只能养,治不好。总之,平时的饮食还是要节制,多运动,总能减少得糖尿病的几率。

本文标题: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lo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