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字读起来还是有些晦涩,试着努力体会和理解吧。从原文字面意思理解,大概是:大小、长短都没有绝对的标准,都是由心而生、唯心判断的一种结果而已。天地和人是共存的,是同一个原体,所以我们跟万物一样,都是一份子。天地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便是数学家也无法推算,更何况凡夫俗子呢,所以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由此体会,这还是庄子认识世界的哲学思想的体现,他认为世界万物皆有其自然规律,而对事物的认识,是人的思想判断的结果,这个标准很多也是认为设定的,所以不是绝对的,因此不要下绝对的定义,不要僵化思维,更何况世界万物如此复杂,相对而言人的认识是多么的有限,所以要顺应事物的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没有任何文字、思想是永远存在的。人们往往各自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是正确的。因此出现了“八德”——八个论辩——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大凡争辩,总因为有自己所看不见的一面。“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至高无尚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因此懂得停止于自己所不知晓的境域,那就是绝顶的明智。“天府”——道的宝库,深不可测。“葆光”--潜藏不露的光亮,这个词让人有不明觉厉的感觉,体会了一下,大概和大智若愚的意思相近,总之,越是高明、智慧的人越会低调,不张扬,看起来不起眼,所以说高人大多大隐于市。
尧和舜、齧缺和王倪、瞿鹊子和长梧子的对话都印证了上述的论述,即便是帝王、神人、圣人,也有不知道的问题和事情,也有自身不能掌控的问题。同时,对话内容反映出,人所禀赋的生命,功能不同、能力不同,环境不同,感受就会不同,思想观念也会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