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英国伦敦的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证券经纪人,收入丰厚,妻贤子孝,家庭和睦。突然有一天,“被魔鬼附了体”放弃事业和家庭,不告而别,远遁巴黎。你能想象到的可能原因或许就像他的妻子和旁人猜测的那样,被一个漂亮女人蛊惑,背叛婚姻,私奔去了。然而,并不是,他只是去追逐他的画家梦——哪怕身无分文,衣不蔽体,需要忍受贫穷、拮据“不体面的生活”。
这一切,值吗?
求仁得仁,值!
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整个故事。一开始,就吊起来人的好奇心。工作不错,收入不错,太太也并非是不懂风情的妇人,相反,算是个喜欢结交文化人的文艺女青年,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人生莫过于此吧!有一天,毫无征兆,只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What happend?
当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拜托“我”去巴黎劝丈夫回家,并表示会原谅他。热血且正义感爆棚的青年“我”受托前去,当“我”苦口婆心的质问、劝说,试图从道德、情感、现实方面劝说时,思特里克兰德鄙夷不屑的说:
但是,亲爱的朋友,我才不管她怎么做呢。她同我离婚也好,不离婚也好,我都无所谓。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时候的他,已经打定主意了。
令人值得咂么回味的是以下对话:
A:你说你不是因为另外一个女人才离开的你妻子?
B:当然不是。我发誓
A:那么你到底是为什么离开她?
B:我要画画。
A:可是你已经四十了。你认为象你这样年纪的人开始学画还能够学的好吗?大多数人都是十八岁开始学。(心里一定默念你是不是疯了)
B:我必须画画。
A:balabala(你成为一个大画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你千万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儿啊....继续劝说,原谅我就不写了)
B:我必须画画儿
A:balabala(千万别犯傻!你现在可以舒舒服服过日子,但是当艺术家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B:你他妈的真是个傻瓜,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我由不了我自己
不得不说,我的人生一直循规蹈矩,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但是,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拍案叫绝。或许我无法在现实中做的事儿,成为的人,但是内心依然有冲动和反叛因子吧。

劝说无效,思特里克兰德终于还是放弃了“六便士”,开始追寻自己心中的“月亮”。在巴黎,思特里克兰德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精神也饱受折磨。如果他这时候选择回归家庭,承认了自己的异想开天,这本书也就可以戛然而止了。如果这样,这只是一个风流浪子回归家庭的大团圆式结局。
还好,还好,不管怎么艰难,思特里克兰德从来没有后悔过,并且准备一条道走到黑了。既然是自己经过慎重思考后作出的选择,就莫谈后悔。经过一番离奇经历后,他最后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在那里,他终于找到灵魂皈依之处,并且迸发出创作灵感。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遗憾的是,他最终染上麻风病去世。生前穷困潦倒,死后画作却一幅幅拍出天价。
据说本书人物原型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与凡高、塞尚并称为法国后印象派三大巨匠的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PO一段高更简介:
1848年保罗·高更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新闻记者,母亲是一位秘鲁作家的女儿。1871年23岁的他进入巴黎一家证券交易所工作,成为一位成功的股票经济人。1873年同丹麦女子佳德结婚,也正是从这一年起,25岁的高更开始业余学画。1883年保罗·高更辞去交易所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但高更的画一幅也未卖出,生活变得十分拮据,只好同妻子和五个儿女迁到丹麦。后来保罗·高更带着一个儿子返回巴黎,生活仍相当贫困,只谋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但高更仍然坚持画画,直至彻底同家庭决裂。43岁那年高更卖掉部分作品以筹集路费,前往南太平洋岛屿塔希提,在一个小村庄里居住下来。保罗·高更像当地土著居民一样赤足裸身,布衣素食,还娶了一个土著妇女为妻。由于生活贫困,两年后高更回到法国,带回60多幅作品,并依靠一小笔遗产在法国生活了两年。但高更早已厌倦都市生活,于1895年再次来到塔希提岛。这让高更贫病交加,煎熬度日,但是他仍然创作了不少作品。1901年高更迁往另一个小岛——多米尼加岛,最后病逝在那里。

2015年,高更(Paul Gauguin)的一幅油画以3亿美元(1.97亿英镑)成交,创下艺术品最昂贵价格成交纪录。诺,就是上图这货。。再贴上几张高更的作品,不懂艺术的我悄悄遁走了...



中国的年轻人压力太大了,活的太累了,拼爹、拼成绩、拼工作、拼老公、拼孩子...十年寒窗苦读,找个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胜在稳定啊,折腾什么),在别人认为合适的年纪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孩子,还房贷,朝九晚五的上班,辞职?别逗了,辞职了老婆孩子怎么办?房贷怎么办?梦想?您说的什么是什么东西,我没听说过诶...
其实,有时候真的很羡慕武侠里的快意恩仇。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但是,这个江湖,我们只学会了谨小慎微,步步为营。还好,我们可以为书里的人物拍手喝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