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今日看点@IT·互联网
所谓的“经验”,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重要,尽管大家都喜欢用来作门槛

所谓的“经验”,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重要,尽管大家都喜欢用来作门槛

作者: 鲜虾云吞 | 来源:发表于2016-07-23 16:51 被阅读710次

招聘信息上“3到5年互联网产品经验”,或者“师兄分享的大学四年经验”,都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中。好像全世界都把经验看成了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有点不爽。写文诉之。

事件起源于我跟朋友的聊天。

朋友向我诉苦:“自己干活的时候,经常陷入瓶颈,做不出决策。跟其他同事讨论,谁也说服不了谁。如果有一个有经验的人稍微点拨一下,恐怕几句话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经验真的太tm重要了!”

同样的,看着刚入大学的新生们,充满着的对周围未知环境的恐惧,拼了老命地在QQ群里刷脸,混熟,问长问短。老生倚老卖老的资本,就是那些新生不知道的“大学四年的经验”。

我认为,经验固然重要,但现在其重要性正在不断地削弱,已经弱化得很厉害了。

经验到底有多重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想想,经验是什么?

简单的说,有些事情我做过,知道其中哪些地方有坑,应该怎么做。凭借这个信息,我可以不用踩坑,做出更好的决策。经验是源自历史行为的,可以指导未来决策的信息。个人经验,就是个人踩过的坑。他人经验,就是他人踩过的坑。

“你为什么知道这个功能应该这么做?!”

“废话,因为我做过啊!(关爱的眼神)”

...

于是有的同学忍不住了:

按这么说,经验不是超级重要的吗?就好像地图和修车指南一样,只要按着做就一定不会出错诶!

否。

对,经验很重要,但是经验有两个不好的地方:

第一,很难获取。真的自己去踩一下坑试试?这样获取经验的成本太高了。俗话说,聪明的人从别人的失败身上学习经验。但是,获取别人的经验,也是有偏差的。而且获取的成本也很高,咨询顾问、写书的作者、外来的高管,他们都是在出售自己的经验,价格不菲。

第二,经验只适用于过去,不适用于剧烈变化的环境。说的就是互联网,变得太快了。

举个例子,我们想去电脑城修手机,但是又怕找到黑铺,到底要怎么样找到便宜又靠谱的店呢?

个人经验:我以前在A店里修过,坑死了!B店感觉不错。但是哪间最好?额...试多几间?

他人经验:问一下在电脑城里的熟人?看一下《如何避免在电脑城被宰》?

好的,当然这两种方法都有效。但是,经验会过时(经常去的那间A店做不下去搬走了!),他人经验获取很困难(我不认识熟人啊;看书好麻烦)。所以,用经验来指导决策,固然稳妥,但不能太依赖经验

那应该怎么办呢?

不依赖经验进行决策,需要两个东西:一是线索和证据,二是思维能力。

比方说:你被这间黑店坑过一次,你知道这是黑店。ok,这就是经验。

什么是线索?如果你看到这家店里,修手机的人都很年轻,店里机器很少,每当有客人靠近的时候,都会非常主动地拉客,熟练地报价。这些就是线索,暗示着这家店可能有点问题。就像侦探一样,我不知道你是黑店,但是通过分析我现在可以获得的蛛丝马迹,我能判断出来,这间店是黑店。有了线索还不够,还需要强大的思维能力,要利用线索展开缜密的逻辑推理、分析、猜测、验证。就是这样。

你会发现,线索和思维,这两项能力是可以互补的。比如解开一个难题,需要100%的力量。即使你思维能力不够强,只有10%,但你可以通过掌握大量的线索和证据,去补充剩下的90%来得出结论。反之,如果你的思维能力很强,就像福尔摩斯一样,一点点蛛丝马迹都能得出答案。

同样是信息,线索和所谓的经验,到底差别在什么地方呢?经验,是你从过去经历中提炼出来的,有用的知识。而线索,是你现在马上能够收集到的信息。

以前做UI设计的人,并不知道什么设计规范。他们只能不断地尝试,做出10个方案出来,发现某一种风格特别受欢迎,这就是个人经验。时代发展了,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些经验,并把他们整理出书,这就从个人经验转变成他人经验,也就是说,变成大家都可以学到的知识了。为什么我们要把个人经验弄进书里面?因为这样其他人就不用踩坑了,直接看书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这样更快。

那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有!直接上网搜索!你会发现,很多本来是宝贵的经验的东西,现在网上都能找得到。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经验的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很多辅助决策的信息,我不需要学习,立刻就能从网上找得到。哪怕不能直接解开难题,但我可以从网上搜集出大量的线索,辅以思维能力,也能够推理出来答案。

从这个角度看,经验其实还是重要的,但只有在那些信息高度不透明,同时又稳定不变的地方,才能保持重要性。现在的互联网,变化太快,信息又那么透明,经验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动辄招个产品专员,都要要求“1~2年互联网经验“,实在是说不过去,只能说竞争太大,没办法只好随便弄一个门槛上去。看到这种限制条件,我建议直接无视,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够不够,够的话就直接上,没必要畏首畏脚。就算顶着面试官的责问,也能理直气壮地反驳(笑

所以互联网好啊,相对而言是比较新的行业,大家都在开荒。稍微老一点的行业,都有各种潜规则和行业规则,懂规则,就被称作有经验了。当然,互联网也不是一直那么新的。我说经验不重要,还是集中在互联网行业比较入门的岗位上。上到高级产品经理、产品总监这种等级的,他们都是靠个人经验吃饭的,所以工资水涨船高,毕竟个人经验无可替代。这是不同等级的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不同导致的。

下面说点我认为不同等级产品经理的能力差距,只是从该文视角出发,仅代表个人意见,聊一下嘛

如果每个人的能力总共是100%。

产品实习生是比较无知的,70%都是空白,剩下可以依赖的,就是20%的思维能力,和10%少量的可迁移经验。要尽快脱离这阶段,就要多看书,看网上媒体,学习他人的经验,多获取咨询。这个阶段以快速的知识积累为主。思维能力强可以加快成长速度。

下一级,产品专员,有70%都是从网上媒体获取的咨询,或者看书,总之都是他人经验,剩下的20%是个人思维能力,还有10%是归纳总结自己的工作,从而获得的个人经验。这一级主要瓶颈是自己的思维能力。很多书都看过了,道理都懂,但是要怎么应用起来,就要依靠自己思维能力的消化了。思维上去了,能力就上去了。

再下一级,就是产品经理了。产品经理主要是靠思维吃饭的,面对很多没碰到过的问题,能灵活运用过去掌握的知识,开出一条路来。能力组成有50%思维能力,30%的工作经验,剩下20%的他人经验。这阶段的瓶颈是思维能力。突破该阶段的瓶颈,在于工作经验。

到了产品总监,就靠经验吃饭咯。管理与产品规划并重。

相关文章

  • 所谓的“经验”,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重要,尽管大家都喜欢用来作门槛

    招聘信息上“3到5年互联网产品经验”,或者“师兄分享的大学四年经验”,都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中。好像全世界都把经验看成...

  • 与你想的不一样,好的想法其实一文不值啊!

    也许标题用“好的想法其实没那么重要”会更合理一些,不过没关系,加重语气可以强化这个观点。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听例子,...

  • 没有不必要的期待,少去不必要的失望

    其实你没你想的那么重要,你只能代表自己,做好自己

  • 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难。

    畏难情绪是心病, 被自己心中的“感觉”捆住。 我们无法突破内心, 往往是自己害怕面对, 把对手想得太强大。 人都容...

  • 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难

    前几天,朋友小强微信我,告诉我领导安排了他个任务,他之前没有操作过,所以很慌。当天晚上他满脑子都是这个事,心里忐忑...

  • 其实没那么重要

    12年遇见你,18年忘记你。 我原以为我会记得你很久, 可是到后来才知道, 你并没有很重要。 有时候人的心情就像是...

  • 其实没那么重要

    直到N天之前,我一直觉得只要对某个人好,一直好,就会有想要的结果。 而事实只会证明是自作多情,而今天更巩固了这一...

  • 其实没那么重要

    看以前的日志,有一篇《半夜偶感》的日记,时间是大约十年前的夏天(我是有多喜欢夏天呀,好像好多美好的事难忘的事...

  • 其实没那么重要

    文 艾米在渔村 2018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天气 晴 今天,天气暖了一点。 连续冷了一个星期,周六天气放晴...

  • 其实没那么重要

    就像不知道那一滴雨是谁一样,我们是谁在别人眼里大概也并不重要。 所以放松点,别太纠结,他是不是瞧不上我,我是不是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谓的“经验”,其实没你想的那么重要,尽管大家都喜欢用来作门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zs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