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作者:牛汉

这篇文章是在北京学习阅读写作时候,李文玲老师以此篇文章做案例,讲解阅读课的构思,设计和开展。
这篇文章非常精彩,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由爸爸妈妈给孩子读一读。高年级的小朋友可以自己阅读。
问问孩子文章后面的提问,可以听听孩子的回答。
特别回答两个问题: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从哪里看出来的?
2.父亲曾经是猎人吗?请告诉我你的证据。
大白老师的回答:
1、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推断“父亲一生的最喜欢”:
第️自然段。若非真喜欢,很喜欢,一般人不会在“春天的黎明”,带尚小的孩子去“河边的树林”。
春天的黎明,抵挡住“热被窝”的诱惑,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对小朋友需要绝对的吸引力。
“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38页,第10自然段)
看得出是真在意。
“我和父亲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最快活时刻。
不是真喜欢、很喜欢的话,早回去吃早饭了,毕竟清早八早的就出来了。
整篇文中通过对父亲细微动作、语气神态的描写,我们能看得到一位“非常熟悉、了解鸟儿一举一动”的父亲,可以推想父亲曾花费许许多多的时间、精力与心力去观察与了解树林里的鸟儿。愿意这样付出时间、精力与心力的,一定是承载最热烈的喜爱。
2、我认为“父亲”不是猎人。因为:
其一,他这么喜爱树林和鸟,它们最快活的时刻也是父亲的最喜爱时刻,怎的忍心去杀戮与破坏呢?!
其二,作者的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我想他或许是一个护林员、一位鸟类学者、一位研究树林的鸟类爱好者、一位享受其中的“土著民”……总之,不是猎人。
网友评论